其一
翠叶轻笼豆颗匀,胭脂浓抹蜡痕新。
殷勤留着花梢露,滴下生红可惜春。
其二
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元好问
在金国诗人元好问的诗集中,咏花的诗近五十首。他爱花,尤其爱含苞待放的花。他曾在《赋瓶中杂花七首》题下自注说:“予绝爱未开杏花。”“半拆花房更可怜”(七首之三)。对未开的海棠,他也怀着同样的深情。
第一首诗的开头先写“未开海棠”的形态色泽。“豆颗”,借指花蕾,像豆颗一样饱满的、小小的花蕾匀称地点缀在温柔护惜着它们的翠叶之中。“轻笼”的“轻”字里,深注了诗人对未开海棠的轻怜蜜爱。“蜡痕新”,白居易《玩半开花》诗:“紫蜡粘为蒂,红苏点作蕤。”梅尧臣《海棠》诗:“胭脂色欲滴,紫蜡蒂何长!”这里省去了“蒂”字,以“蜡痕新”来突出海棠花托的光泽,就像新上过了蜡。“浓抹”又和“轻笼”对照,一描色一写情,使未开海棠不仅有了人的感情,而且有浓妆艳抹的美人的容颜。
后两句抒情。诗人殷勤嘱咐新生的海棠,要留着花梢的珠露来滋润自己的生命,休使它们滴下来,冲淡了花蕾那青春的嫣红色彩。元好问还有一首《清平乐·杏花》说:“生红闹簇枯枝,只愁吹破胭脂。”和这首诗用词相类,意旨相同。“生红”,指花朵鲜活的红色。王安石咏花诗有“一撮生红熨不开”的句子,元好问也常用“生红”来指代花,如“一树生红锦不如”、“生红点点弄娇妍”之类。这里用“生红”呼应“胭脂”,把海棠花苞那红艳欲滴的可爱颜色写得十分生动。
在三、四两句中,诗人不厌其烦地运用“殷勤”、“可惜”等抒情色彩强烈的词,直接表达了他珍爱美好事物,惟恐芳菲易尽的深挚情感。
第二首诗的开头仍紧扣海棠的未开反复咏叹:“绿”而“新”,“蕾”尚“小”,方兴未艾,怎不令人分外怜惜,那“一重重”的新绿轻护着数点红蕾,在疏、密上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海棠花苞的自我珍爱,藏隐之深。于是进一层引起三、四句的抒情叙志。
金天兴二年(1233),叛将崔立以汴京降蒙古,自认为有拯救一城生灵的功劳,胁迫元好问等为他立碑。因为形势的迅速发展变化,碑不果立,但这件事却成为元好问的终身憾事。从蒙古灭金后直到他辞世的二十多年间,他隐居故乡,潜心著述,始终没有出仕元朝。“爱惜芳心莫轻吐”,这正是他一生经验、教训的总结。他后半生矢志遵循这条准则,同时也以此教育儿辈,要珍重芳华,爱惜名节,且让那轻薄桃李春风得意、热闹一时。“桃李”,喻朝廷新贵,也隐指那些不慎行藏,急于一逞的浮薄之徒。
咏物诗贵有寓托。诗人在这两首小诗中,通过对未开海棠的描写、赞美、祝愿,表达了他对儿辈的殷切希望:望他们珍惜韶华,谨于出处,待时而焕发出生命的光华。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