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玉殿尽苍苔,天子蒙尘岂复回。
地脉不从沧海断,潮声犹上浙东来。
百年禁树知谁惜,三月宫花尚自开。
此日登临解题赋,白头庾信不胜哀。
贝琼
诗题中的“故内”,系指南宋小朝廷的内宫。它建在杭州东南的凤凰山上,构制宏伟,殿阁豪华,景观绝佳。宋亡后毁于火。元末某年三月,贝琼经过其遗址,入目一派荒凉,不禁触景伤情,作诗寄慨。首联即景抒怀,从眼前“玉殿尽苍苔”的败落景象,引发亡国之君不复还的感慨。此中意绪纷杂,既有对历史兴衰的思索,又有对人事沧桑的感叹,以及对受辱天子的哀怜。颔联写远眺之景,景中有情,发人深省:南宋故宫的地脉从沧海贯通而来,不曾断裂;钱塘江潮一直涌上凤凰山连接着的堤岸,从未间断。这里尽得地利,风水极佳,但为什么不能保佑宋王朝长治久安呢?诗人似乎提出了这个问题,并且用空灵之笔,启发读者在巨大的时间、空间当中去驰骋自己的想像。颈联写眼前景物:禁苑中无人顾惜的树木和深宫里逢春自开的花卉。流露出江山依旧、人事全非的无限怅惘。此二联诗句,写景则远近交织,达意则虚实相生,显得蕴藉含蓄,深挚沉厚,自然高妙。尾联宕开一笔,以联想作结,给读者以无穷回味。贝琼强调今日登临凤凰山中的南宋内宫遗址时才真正理解了当年庾信为何要作《哀江南赋》,其实无非是表明,庚信在赋中的感慨:“呜呼山岳崩颓,已履危亡之运;春秋迭代,必有去故之悲。天意人事,可以凄怆伤心者矣!”这和自己的心曲是一脉相通的。如此写来,便收到了思接千载、感人至深的艺术效果。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