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红桥


柔肠百结泪悬河,瘗玉埋香可奈何!

明月也知留佩玦,晓峰常想画青蛾。

仙魂已逐梨云梦,人世空传薤露歌。

自是忘情非上知,此生长抱怨情多。

林鸿

这是诗人写的悼亡诗。

林鸿,字子羽,福清(福建省福清)人,明初诗人。明太祖曾召试《龙池春晓》、《孤雁》二诗,颇得嘉许,一时名动京师。曾为礼部精膳司员外郎,后辞官归家。林鸿有才情,多诗作,论诗主唐音,著有《鸣盛集》等。

红桥,是林鸿爱妾。两人有一段缠绵凄婉的爱情故事。红桥为一民间女子,聪敏博学,工诗能文,美貌多情。许多文士争相求婚,红桥自称“欲得才如李青莲者事之耳”。诗人林鸿以诗为媒,两人唱和,感情日深,终结连理,相处甚欢。后林鸿宦游金陵,红桥思念深切成疾,数月而卒。林鸿从金陵归来,始知红桥病故,遂写此诗寄哀思。

首联写诗人怀一腔柔情回家,万没料到爱妾病故,怎不令诗人泪雨滂沱。“瘗玉埋香可奈何”写爱妾临终时未见亲人归来的无可奈何的悲痛。“瘗玉埋香”指爱妾之死。“玉、香”指美人爱妾。“瘗”(yì)埋葬。红桥临死前留下绝命诗道:“一南一北似飘蓬,妾意君心恨不同。他日归来也无益,夜台应少系书鸿。”

颔联写诗人从夜到晨的思念哀悼。夜晚诗人看着窗外明月,室内爱妾的佩块,睹物思人,恍惚中觉得明月留住了戴玉佩的爱妾;清晨诗人看见窗外山峰,犹如修眉,就想起昔日两情相谐,似乎看见爱妾在揽镜画眉。

颈联写两人已生死相隔之痛。张红桥在绝笔词《蝶恋花》中有“漠漠梨云和梦度”句,诗人此时想爱妾的魂灵已随天上白云飘然远逝,自己唱的挽歌即使流播人世也不能起死回生。“薤露歌”是汉乐府中的挽歌。薤(xiè),多年生草木植物。薤露,形容人的寿命短,像薤草上的露水。

尾联,化典言自己悲痛之情。古人有“圣人忘情”之说,“上知”即圣人。诗人说我不是什么圣人,做不到忘情,此后只有为不能白头偕老抱恨终生了。

诗写得极哀痛凄婉,催人泪下。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