潇湘何事等闲回?水碧沙明两岸苔。
二十五弦弹夜月,不胜清怨却飞来。
钱起
这是一首咏雁名篇,它咏的是归雁——春天北归的大雁。所以全诗从头至尾扣紧了一个“归”字。
“潇湘何事等闲回?水碧沙明两岸苔。”发端突作问句,奇妙警拔。次句写景,笔调清丽。古人认为,大雁南飞,至湖南衡阳的回雁峰而止。所以诗人设想归雁原本在潇湘一带过冬,那里江水清碧,白沙明暖,苔草(鸟类食料)丰盛,风土极其秀美。因此诗人对雁发问:你为什么还要轻易归来?大雁南飞北归,本候鸟习性,不言自明;这里的设问虽无理,却有情,巧妙自然地引出了后两句的深婉情思。
“二十五弦弹夜月,不胜清怨却飞来。”二句代雁回答,“不胜清怨”回应首句的“何事”。二十五弦指瑟,古人有湘江女神善于鼓瑟的传说,而古曲中又有《归雁操》,诗人巧妙地将二者绾合在一起,虚构出一个空灵美丽、凄迷哀婉的想象世界:湘江女神在清冷的月光下弹瑟,哀怨的乐声触动了大雁的羁旅之愁、思乡之情,它不忍再听下去,鼓起翅膀飞回了北方。
旅雁历来是中国古诗中渲染乡愁的传统意象,在钱起之前,已经有许多诗人用过。但这首小诗借助于拟人化的问答体和神妙的想象虚构,直接赋予归雁灵性和情韵,从而使得这一陈熟意象焕发出新奇动人的光彩。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