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谣


垂老频逢岁薄收,秋租多欠卖耕牛。

县官不暇怜饥馁,唤拽官车上陕州。

李昌祺

李昌祺是明代卓著政声的大官,曾任河南布政使。他一生刚严方直,素抑豪强,以廉洁宽厚著称。新安,即今河南新安县。这首《新安谣》剖露了百姓所受的租税徭役之苦,表达了作者对百姓的无限同情。

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是一个老农。他已垂垂老矣,却又频频碰到年景不好,田地歉收。没有粮食,只好卖掉耕牛缴秋天的租税。人们都知道,在农耕社会里,耕牛便是农家的命根,没有了牛,他们该靠什么生活?而作为父母官的县官老爷,根本无暇怜悯这些忍饥挨饿的百姓,还让他们拉着官家的车到陕州去,这是让他们服徭役。这样一位饥馁(饥饿)不堪的老人,我们不知道登上陕州之途后,他的命运会如何?

诗中有“不暇”二字,这本是一个中性词语,单独看并没有什么感情倾向,但是放在整个诗歌语境中,它却有很深的情感因素,很耐人品味。父母官“不暇”(没有时间)管民众疾苦,那么他们有暇管什么?他们为什么“不暇”管民众疾苦?他们将百姓置于何种位置?……读着这样的诗句,作者对县官的鞭挞,对百姓的同情,便自然溢出。

这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感情真挚。杜甫曾有《新安吏》,李昌祺有此《新安谣》,两诗内容虽然下同,但同情民众之心,一也。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