凿开混沌得乌金,藏蓄阳和意最深。
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
鼎彝元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于谦
于谦的这首诗,是借物咏志的七律。诗中句句咏赞煤炭,实则句句是抒写自己为国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怀抱。
首一联,由煤炭的开凿写起:凿开混沌如一的大地,取得如乌金一般的煤炭;煤炭中蕴含着无限的热力,意义最为深厚。“混沌”,古代传说天地未分之前,“混沌如一鸡子”,后来多以“混沌”指自然界。“乌金”,原指黑色的金子,这里是煤炭。“阳和”,原指和暖的阳光,这里是指煤炭的热力。作者把煤炭比作乌金,把它蕴含的热量比作和暖的阳光,这已是对煤炭的赞颂了。
次一联,承上“意最深”,写煤炭的作用,更是对煤炭的赞颂:煤炭燃起就像火炬,使人感到温暖,犹如大地回春;在火炉中燃烧,那熊熊之火,照破沉沉黑夜,使黑夜如同白昼。“爝火”,小火把。这一联写煤炭之作用,以“燃回”、“照破”两语,分别与“春浩浩”、“夜沉沉”搭配,极力写出其为人类带来温暖和光明。
第三联,更加展开,写煤炭的无私奉献:人们的生活原本要靠煤炭生成的力量;铁石还存有被地气消融后,又变成煤炭的心。“元赖”,即原赖,原本依赖。“鼎彝”,鼎为古代食具;彝(yí)为古代饮具;鼎彝原是古代饮食器具的名称,后来专指帝王宗庙的祭器。依饮食器具说,煤炭当然是人们生活所依靠的力量;依宗庙祭器说,自然就寓有作者以天下为己任的意思,因为古代把宗庙视为国家的象征。这里已含有咏物言志的意思了。“铁石”,古人认为,铁石在地下埋藏久了,就会变成煤炭。诗中所谓“铁石犹存死后心”,就是说,铁石被地气消融之后,又会变成煤炭,依然要为民造福。这更含有咏物言志的意思,表明自己永志不变的决心。
末一联,明志以结。一方面写出煤炭的心愿,一方面写出自己的志向:只盼着人民都能够饱暖,我不辞辛苦出山林。“苍生”,即人民也。这两句,字表上是写煤炭,其实是写作者的志向和情操。更显示出诗人忧以天下、乐以天下的精神。
春山积翠图轴 明 正统十四年(1449) 戴进 纸本墨笔 上海市博物馆藏
咏物之作,高者赋神,次者摹形,重在“不即不离”。就是说不斤斤计较于事物的形态表象,而是要“以形写神”,得其神理;还要注重不就是这物,又不离开这物。这首《咏煤炭》,明写煤炭的作用、无私奉献,而实则抒写出诗人为国为民、死而后已的怀抱和胸襟。正符合“不即不离”及“赋神”的原则。因此说,这的确是一首不可多得的咏物诗。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