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叹


壬辰七月壬子日,大风东来吹海溢。峥嵘巨浪高比山,

水底长鲸作人立。愁云压地湿不翻,六合惨淡迷乾坤。

阴阳九道错黑白,乌兔不敢东西奔。里人仓皇神屡变,

三十年前未曾见。东村西舍喧呼遍,牒书走报州与县。

山豗谷汹豺虎嗥,万木尽拔乘波涛。洲沉岛没无所逃,

顷刻性命轻鸿毛。

我方停舟在江皋,披衣踞床夜复昼。忽掩青袍涕沾袖,

举头观天恐天漏。此时忧国况思家,不觉红颜坐凋瘦。

潼关以西兵气多,芦笳吹尘尘满河,安得一洗空干戈!

不然独破杜陵屋,犹能不废啸与歌。世间万事不得意,

天寒岁暮空蹉跎。呜呼奈尔苍生何!

李东阳

这首诗记叙的是一次暴风雨的灾害。据《明史·五行志》记载,明宪宗成化八年七月,“南京大风雨,坏天、地坛,孝陵庙宇。凤阳大雨,坏皇陵墙垣。”可见这次暴风雨的猛烈,波及的范围很大。但史书所载的仅仅是皇家的宫殿陵墓遭破坏的情况,诗人则如实地记述了暴风雨的猛烈可怖,给“东村西舍”带来的混乱、里人仓皇喧呼的情况和由此造成的损失,可补正史之不足。

全诗可分为两部分。从“壬辰七月壬子日”至“顷刻性命轻鸿毛”为第一部分,记叙暴风雨的猛烈和造成的损失。前八句写暴风雨袭来之时,天昏地暗,山崩海啸,鲸立浪涌,黑白错道。后八句记大自然肆虐给社会造成的损失,林木被拔倒,村落被毁坏,房屋尽倒塌,惨死者不计其数,悲嚎声喧呼遍野。从“我方停舟在江皋”至结尾为第二部分。诗人由大自然的灾害联想到国家多灾多难,潼关以西兵连祸接,人民痛苦不堪,诗人对此表示出深深的忧虑和同情。诗人化用杜甫《洗兵马》“安得壮士挽天河,净洗甲兵长不用”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意,表现了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思想。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