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士乐长征,门前边马鸣,春风三月柳,吹暗大同城。
卢沟桥下东流水,故人一樽情未已。胡天飞尽陇头云,惟见居庸暮山紫。
羡君鞍马速流星,予亦孤帆下洞庭。塞北荆南心万里,佩刀长揖向都亭。
徐祯卿
这首诗是诗人为送友人赴西北边地而作。所送友人熊卓,字士选,丰城(今属江西)人。曾任监察御史。侍御是明清时对御史的别称。作者也将离开京城到荆南一带去,本来这种情况下的送别极易笼罩伤感气氛,但本诗却一扫“谁人不言别离苦”的旧习,既写出了深挚的友情,又显得热情开朗,慷慨激昂。
首句写门前马鸣萧萧,友人准备出发。一个“乐”字已显出友人气宇轩昂,雄姿英发,同时也写出了作者送友人“长征”时的豪气。“春风三月柳,吹暗大同城。”古人多用依依杨柳烘托离情别绪,这句也是渲染送别的气氛,又点出友人此去的目的地。“暗”字极写柳絮之多,用得新颖别致。“卢沟桥下东流水,故人一樽情未已。”诗笔回到送别之地,“东流水”既是眼前实景,也是诗人心中寓意,愿友谊像流水不断。此句极易使人联想起“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意境。“胡天”二句是诗人的想像之词,与友人分别之后,诗人之心会像流云一般伴随友人;居庸关通过绵亘的长城与大同相连,诗人也只有借远山暮色与相隔万里的友人遥寄情思了。“羡君”以下四句,由送人而想到自己也将踏上南下的路途,熊卓北去,鞍马如流星;自己南下,孤帆似白云。从今后,一个在塞北,一个在荆南,纵有万里相隔,相通的心又怎能阻隔住呢!让我们身佩宝刀在长亭一揖作别吧。
“壮士乐长征”,诗人又“羡君鞍马速流星”,可见两人是意气相投。结句“佩刀长揖向都亭”更是慷慨豪迈。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