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渺渺,碧波远。白露晞,翠莎晚。泛绿漪,蒹葭浅。浦风吹帽寒发短。
美人立,江中流。暮雨帆樯江上舟,夕阳帘栊江上楼。舟中采莲红藕香,楼前踏翠芳草愁。
芳草愁,西风起,芙蓉花,落秋水。江白如练月如洗,醉下烟波千万里。
何景明
诗题“秋江”,以秋为背景,以江为“舞台”或“场地”,在展现秋江景色的基础上流露出“有美一人兮心不怿”,“悲忧穷戚兮独处廓”的怅惘,情韵顿挫,寄慨深曲。自开头到“浦风吹帽寒发短”为第一段。前六个短句,运用前人常用词语多方面描绘秋江景色;烟霭渺蒙,碧波远引,是清晨的景象;渐渐露珠被晒干,翠绿的莎草到了成熟期;芦苇还长得不高,风过处,岸上水上都泛起绿色涟漪。这时候,主人公出场,亮的是一种寒士失意而志不平的形象。“美人立,江中流”至“楼前踏翠芳草愁”是第二段。“美人”是一种理想的化身。化用《蒹葭》中的“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而来。心中追求的这位“伊人”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在乍雨还晴的黄昏时分,一忽儿觉得她在暮雨中乘舟游于江上,一忽儿觉得她回到夕阳斜照的江楼闺阁内,藏身帘栊之后。如果是乘舟江上,她会“采莲”,翻动“红藕”传出“香”气;如果她在楼阁,又会“踏翠”于“楼前”,惹起“芳草”的愁思。“芳草愁”,可能是美人迟暮之感,也可能是游子思乡之念,读者怎样理会都可以。这三字顶针,引出诗的末段。秋季西风落叶,荷花也零落于秋水中,作为天涯游子的主人公惆怅加重,像暮色转为夜色,“江白如练月如洗”,月白烟淡,正好寻求自我解脱,反正是羁滞在外,家乡难归,干脆乘醉下秋江,让自身像不系之舟,随波千万里。
本诗所写主人公是一个像秋天般高洁而易生悲感的形象,是“景明志操耿介,尚节义,鄙荣利”(《明史·文苑·何景明传》)性格的体现。有这样的性格,在仕途上是不会顺利的,人生的政治的理想难以实现,自然产生莫名的怅惘,所以本诗情绪难以确切把捉,诗美与诗味恰在它的朦胧。本诗写景注意了结合时空变换,移步换形,晨烟暮雨,夕阳夜月,与人的起伏情绪做到密切配合。张若虚有《春江花月夜》,本诗则写“秋江落花月夜”,秋心为愁,与春思各异。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