丞相英灵迥未消,绛帷灯火飒寒飙。
乾坤浩荡身难寄,道路间关梦且遥。
花外子规燕市月,水边精卫浙江潮。
祠堂亦有西湖树,不遣南枝向北朝。
边贡
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死后,人们在囚禁他的北京兵马司狱故址建文丞相祠以资纪念。这首诗是作者拜谒文天祥祠堂后所作,诗中对这位民族英雄的被害表示万分痛心,作者的无限景仰之情流露在全诗的字里行间。
首联写拜谒祠堂的第一感受。由神像前的绛帷,诗人想到文天祥被俘后,押到大都,元人“供帐如上宾”,“天祥不寝处,坐达旦”。祠堂中的坐像与历史上悲壮的一幕叠印在一起,和诗人的景仰之情融合在一起,他感到文丞相的英魂就在祠堂周围流连、在神州大地徘徊,永远不会消失。颔联用洗练的笔墨,概括了文天祥不平凡的人生道路。1276年2月,元军到了临安城下,文天祥以右丞相身份赴元营谈判,元军首领竟将文天祥扣押往大都。途经镇江,文天祥设法逃出元营,历尽艰险,九死一生,辗转到福州,重组军队,转战粤赣,屡败屡战,始终不肯罢休。1278年12月,文天祥被包围在广东潮州五坡岭,服毒自尽剂量不足而被俘,后押送至元都燕京。“乾坤浩荡身难寄,道路间关梦且遥”二句,概括了文天祥抗元不果、忠义难寄、九死一生、百折不挠的经历。“花外子规燕市月,水边精卫浙江潮”,前句说文天祥就义后,子规啼血悲鸣,燕市寒月寄哀;后句说文天祥的精灵像填海的精卫鸟,像激起钱塘江潮的伍子胥,浩气长存,永不泯灭。文天祥《扬子江》诗中说:“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最后就义也是“南向拜而死”。《西湖志》载:“岳王坟上古木,枝皆南向。”诗人很自然地由文天祥的“不指南方不肯休”联想到西湖坟树,祠堂里也有像西湖岳坟一样的树,受主人气节的影响,坚贞不屈,不朝北面伸展生长,发出了深情的赞颂和咏唱。
这首诗歌颂了文天祥的英灵浩气长存天地之间,诗人连用子规啼血、精卫填海、子胥化潮、西湖坟树数典,充分表达了自己对文天祥的崇敬之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