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尔同兹难,重逢恐未真。
一身初属我,万事欲输人。
天意宁群盗,时艰更老亲。
不堪追往昔,醉语亦伤神!
王世贞
“乱后”的“乱”,一说指嘉靖中后期倭寇侵扰江浙沿海一带造成极大破坏与灾难,一说指严嵩构罪杀害王世贞父亲王忬的家难,应以前说为是。嘉靖三十一年(1552)冬,王世贞因事出差江南,借机返回太仓家乡,得到倭寇进犯的警报,便将家眷迁到苏州城中暂避,这就是题目中所谓“初入吴”。舍弟,指王世懋。兵荒马乱,举家迁吴,惊魂未定,得与舍弟共酌,自是百感交集,酒动诗兴,微醉中写下这首小诗,不可能大倾大吐胸中的悲愤,只能撷取感情世界闪光的星星点点,收取精用宏之效。本诗用语简练通俗,纯然出于胸臆,不假雕琢,而沉郁蕴藉,“气雄味厚,不愧杜陵”(《明诗别裁》)。开篇以兄长口吻对弟弟讲话,奠下全诗基调,亲切自然。“重逢恐未真”,就因为“与尔同兹难”,共同经历了一场灾难,活出来不易,生逢更不易,因而“重逢”犹疑是梦而非真。次联写饱经国乱家难后的心灵体验。摆脱了“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的扭曲状态,而开始身由自主,有一种解脱的愉悦。解脱了,就不愿再有繁琐的尘务压在肩上:“万事欲输人。”三联写对国运亲情的关切,沈德潜指出,五、六两句里有对往事的追忆。其实二、三两联中都有沉痛的回忆,正因饱受过苦难,才有那些深切的体验。但回忆毕竟是痛苦的,所以结尾两句先说“不堪”,后说“伤神”,醉酒本可使人暂时忘忧,但“醉语亦伤神”,何等沉痛!浅中见深,有苦难经历的人才能咂出其中况味。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