闺怨


江南二月试罗衣,春尽燕山雪尚飞。

应是子规啼不到,故乡虽好不思归。

周在

闺怨诗,《诗经》中就有了,如“自伯之东,首如飞蓬”(《伯兮》)。汉魏以来,闺怨诗出现很多,往往曲尽人情,大概是因为“有别必怨,有怨必盈”吧,当然也是一种社会焦点的必然反映。社会造成旷男怨女,这问题又困扰着社会,更困扰着征夫,特别是在后方的思妇。关注社会焦点的作家们从多种角度表现这一主题,留下了无数名作,使后来者越来越难着笔。周在不算名诗人,但这首诗被录入各种明诗选本,就因为它有其独特之处,也许季节的转换最容易引起对亲爱者的思念,历来“春怨”、“秋怨”不绝如缕。本诗属于春怨,江南二月,天气转暖,女子试罗衣,引起对远戍燕山外的丈夫的思念。试衣,也许有“衣带渐宽”的怅惘,但主要表现江南塞北气温的差异,为下面作好铺垫。因为“燕山雪尚飞”,声声叫“不如归”的杜鹃只能在江南不停鸣叫,“啼不到”塞北去。远在塞北的征人听不到杜鹃的呼唤,甚至未感到阳春烟景早已出现在江南,春心尚未荡漾,当然会已是归时“不思归”了。归怨于子规鸟,巧妙地为丈夫开脱,把少妇又怨又爱的心情委婉细腻地传达出来,符合“怨而不怒”的诗教,又饶有风趣。所以沈德潜评云:“不咎征人不返,而归怨于子规,寄情一何微婉!”(《明诗别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