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阅江楼


绝顶楼荒旧有名,高皇曾此驻龙旌。

险存道德虚天堑,守在蛮夷岂石城。

山色古今余王气,江流天地变秋声。

登临授简谁能赋,千古新亭一怆情。

王守仁

阅江楼,朱元璋当皇帝后,曾在南京城之西北狮子山顶,建立此楼,宋濂作记。高皇,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龙旌,龙旗。皇帝銮驾中的旗。“险存”句:《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而谓吴起曰: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起对曰:在德不在险。”《南史·孔范传》:“长江天堑,古来限隔,虏军岂能飞度。”“守在”句:《左传·昭公二十三年》:“古者天子,守在四夷。”晁错《论贵粟疏》:“神农之教曰:‘有石城十仞,汤池百步,带甲百万,而亡粟,弗能守也。’”南京有石头城,亦称石城,左思《吴都赋》云:“戎车盈于石城。”这里兼用两义,因明太祖建都南京。王气,《吴志·张紘传》注引《江表传》:“金陵地形有王者都邑之气。”江流天地、王维《汉江临泛》:“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登临”句:《诗》毛传:“登高能赋,可以为大夫。”谢惠连《雪赋》:“王乃歌《北风》于卫诗,咏《南山》于周雅,授简于司马大夫曰:抽子秘思,骋子妍辞,侔色揣称,为寡人赋之。”张铣注:“简,牍也。”新亭,亭名,故址在今江苏江宁县南。《世说新语·言语》:“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藉卉饮宴。周侯()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皆相视流泪。惟王丞相(导)愀然变色曰: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

这首七律,为阳明力作,古时诗评家所谓“响切光坚”者。一起高屋建瓴,俯瞰一切,统摄全篇,点明朱元璋建阁后于此登览。三、四两句发议论,天堑石城,切定南京。五、六两句,顿挫跌宕,全篇中警句。末二句抒感慨,因朱元璋建阁时南京是首都,到燕王朱棣南侵,建文失国,朱棣称帝,迁都北京。守仁到此,阁已荒凉,难免有沧桑之感,故用新亭之典作结。但用“千古”二字,则含义较广,自三国孙吴至东晋、宋、齐、梁、陈,至五代南唐,都概括在内。这诗的起笔,工于取势,后来顾炎武七律《金坛县南五里顾龙山上有太祖高皇帝御题词一阕》起语云:“突兀孤亭上碧空,高皇于此下江东。”可能借鉴于此,而更出蓝。“江流”七字,则宋琬《九日同姜如农王西樵程穆倩诸君登慧光阁饮于竹圃分韵》效之曰:“江流日夜变秋声。”王、宋两家孰胜,可以比较。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