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年曾向嘉陵宿,驿楼东畔阑干曲。
江声彻夜搅离愁,月色中天照幽独。
岂意飘零瘴海头,嘉陵回首转悠悠。
江声月色那堪说,肠断金沙万里楼。
杨慎
杨慎,明代著名诗人。才学卓绝,为一时之冠。为人正直敢言,曾在明世宗即位后的“议礼”斗争中坚定地反对宦官权贵,因此被远谪云南永昌,并被皇帝下令不得宽赦,终于嘉靖三十八年老死云南。
这首《宿金沙江》便是诗人贬谪期间所写,苍凉沉郁,读来令人感慨万端。诗分前后两部分,一至四句为第一部分,回忆自己当年投宿嘉陵驿楼的情景。嘉陵驿楼本位于嘉陵江畔,景色秀美,但当时诗人离家已远,凭楼远眺之时,不免生出羁旅之思。更兼江水滔滔,日夜不息,更是令心怀愁绪的诗人彻夜难眠。第三句中“搅”字形象地写出了诗人纷乱的心绪。江水本无情之物,却能搅人离愁,这正是诗人惆怅心情的反映。而“月色中天”一句用杜甫《宿府》“中天月色好谁看”之意,中天月色虽然皎洁明媚,却也不过徒增离思罢了。
第五、六句转写诗人此时情景。“岂意”一词文起一层,不言愁苦而愁苦愈甚。此时诗人由滇入川,走的这条路本来是繁华要道,现在早已被废弃。再次夜宿江畔,勾起了对往事的悠悠回忆,只不过,当时仅是离愁别绪,现在自己已是戴罪之身,远谪瘴疠之地,归期愈不可期,便是当年勾人情思的江声月色,也已不堪回首。沈德潜《说诗晬语》说“读《宿金沙江》、《锦津舟中》诸诗,令人对此茫茫,百感交集”,此言是也。
全诗虽然不出追今抚昔的一般路数,却不用对比,而是别出心裁地用了铺垫的手法,把难以言传的愁绪传达得分外凄切感人,颇有“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的韵味。
竹石牡丹图轴 明 16世纪 徐渭 纸本墨笔 上海市博物馆藏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