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杨垂柳管芳年,飞絮飞花媚远天。

金距斗鸡寒食后,玉蛾翻雪暖风前。

别离江上还河上,抛掷桥边与路边。

游子魂销青塞月,美人肠断翠楼烟。

杨慎

柳树是我国文学作品中的常客了,它那飘拂的柔姿,婀娜的身影,不知撩起多少诗人的情思!而杨慎笔下的柳,似乎又别有一番韵味。诗歌绮丽而不失工稳,柔媚而又有清新,音节婉转流丽,不愧为大家之作。

首联“垂杨垂柳管芳年,飞絮飞花媚远天”。便突出了诗人对柳的喜爱:春天来临的时候,飘逸的柳条在骀荡春风中翩然起舞,仿佛占尽了这大好春光;春天将去,团团柳絮又轻盈地飞上天空,像是要遮挽春天匆匆而去的脚步,又似乎在为远去的春天送别。一个“管”字,一个“媚”字,活生生是位多情秀美的江南小女子形象了。

颔联接上联,描写更加具体了。“金距斗鸡”指的是柳树新发的嫩芽,你看那饱绽出来的金黄的柳芽儿,不就像那雄赳赳的斗鸡的金黄的爪子吗?“玉蛾翻雪”指的是柳絮,柳絮洁白,故言“翻雪”,翻飞似蛾,故言“玉蛾”。这飘飞的柳絮在春风中忽上忽下,活像只只追逐嬉戏的玉蛾,生机无限。这一联的比喻典型精当、神形兼备,而“金距斗鸡”更是人所未道,足见杨慎诗才卓绝。

到了第三、四联,诗歌情绪进入了另一层境界。原来,这可爱的柳树,还被诗人们赋予了另一层意思:离别。从《诗经》里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到柳永笔下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还有那婉转哀怨的《折柳》曲,成为千百年人们离别深情的见证。江上、河上,桥边、路边,这处处摇曳的柳树,却原来也这般惹人涌起心中那无限的伤感!这一方,游子浪荡天涯,望月思归而不得;那一面,思妇登楼远眺,不见归鸿。寓目处,但见杨柳堆烟,何处才是良人归家的方向?伤感凄绝,浑然不似上面那清新可人的“垂杨垂柳”了。诗云:“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人生能有多少春秋,又何苦让心爱之人去苦苦追寻封侯拜相的虚分,而令自己尝尽无限相思的苦楚呢!

读到这里,我们不禁想起,杨慎与妻子黄峨,不也正是一别数十载、“游子魂销”而“美人肠断”吗?一对本该幸福美满的夫妻,却在荒淫无道的皇帝阻隔之下,成了人间的织女牛郎!结合杨慎的遭遇,对这首诗的理解也就更深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