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寄子约


漫有登高兴,兼当望远何?

对花惊白发,见雁忆黄河。

乱后书来少,霜前木落多。

不堪羁宦日,同是阻干戈。

皇甫汸

嘉靖年间,诗坛上出现了四位兄弟,都“好学工诗”,他们便是皇甫一家(皇甫冲、皇甫涍、皇甫汸、皇甫濂),时人称为“皇甫四杰”。他们之间感情深厚,却长年天各一方,于是便有了许多怀念之作,这首诗便是其中之一。

“九日”,指的是重阳节九月初九。这一天,中国人都有登高望远、怀念亲人的习俗。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云:“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兄弟情深,溢于言表。而皇甫汸的这首《九日寄子约》,则更加复杂深沉。

首联“漫有登高兴,兼当望远何?”便为全诗定下了一个基调:自己空有登高的兴致,可是登高望远又能如何?这一句,比“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更多了一份难言的意绪。次联“对花惊白发,见雁忆黄河”便为我们揭示了这种无奈,原来,在思念亲人之余,诗人心中又多了一份对时间无情流逝的悲慨。对着美丽的花儿,才猛然惊觉自己已青春不再,岁月就在不知不觉中消失得无影无踪;看到大雁南归,想起自己游宦在外,思归却归不得,而大雁尚能年年南归,真是人不如物了!

第三联“乱后书来少,霜前木落多”颇似杜甫“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句。于是,全诗的感情便又在思亲、感叹时间之外,又多了一份伤时念乱和悲秋的意绪,使诗歌表达的感情更加复杂。本来因为战乱的缘故,兄弟之间赖以联系的惟一方式就受到了阻隔,偏又遇上这令人伤感的萧萧落叶!而尾联“不堪羁宦日,同是阻干戈”,则对前两联来了一次小结,说自己早已不堪忍受仕途的寂寞和不自由,更何况是在这样一个纷乱的年代!

综观全诗,诗人虽然写的只是重阳登高这一传统主题,但是却能将种种复杂的心绪融入其中,既有人自身的亲情思念、人生感慨,又反映了时代、社会的特征,这就大大增加了诗歌的内涵,丰富了诗歌的情感,当然,也就能更好地感动读者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