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妇


缟衣綦履誉乡邻,六十年来老此身。

庭畔霜枝徒有夜,镜中云鬓久无春。

每因顾影啼成雨,翻为旌门切作颦。

百岁双飞元所志,不求国难表忠臣。

徐渭

节妇是封建官府按封建礼教进行旌表的守节妇女。受这种表彰,就是受迫害、受摧残,还要受害者自以为无尚光荣,封建道德的虚伪性、残酷性的确令人发指。人们经常指出封建礼教的残酷性表现为“吃人”。而它之所以能“吃人”,关键在于封建道德教条的长久灌输造成了人性的扭曲。对节妇的表彰就是对人性的压抑,就是要造成一大片、一代代逆来顺受的愚民。作者作为受明代中期市民意识影响、懂得现世人生正常享乐的必要性、人性有了初步觉醒的知识分子,不但自己要摆脱礼法名教的束缚(有时表现为任诞、狂傲),还要顶朝廷愚民政策之风,给温驯的任屠夫们宰割的“羔羊”做些“启蒙”工作。本诗的写作要旨就是揭露封建社会教忠教义的虚伪性,旌表节烈的残酷性,启示人们痛恨这种表彰,藐视这种“荣誉”,贞节牌坊扼杀一条条活泼泼的生命。本诗则以鲜活的生命意识,与僵死的礼教相抗衡,教唆人们享受人生,不受拘羁,不服“抬举”。“不求国难表忠臣”,真是惊世骇俗之语。焦竑、李贽、徐渭、汤显祖、袁宏道,这一批思想家、文艺家有如光灿灿的星座,他们以情反理、以童心反道学,鼓吹个性解脱,其启蒙功勋、思想革新意义至今还未得到充分的研究与认识,殊可怅憾。

本诗首句摆出一个“誉”字,节妇在享受这“荣誉”时,却付出了“六十年”的人生代价,没有青春的柔情缱绻,没有中年的相濡以沫,没有老态龙钟时的相互扶持,人生漫长而黑暗,永远凄苦伶仃,中间的对仗,着力表现苦熬无数日日夜夜的节妇生涯。“霜枝”作比喻寓意丰富,“云鬓”作意象很有典型性,突出了寡居的孤哀难耐。每因顾影自怜(无丈夫怜爱)而泣涕如雨;抬头看见门上旌表节烈的匾额,总是心怀痛切而紧锁愁眉。这两句接触到了节妇的内心世界。末联进一步阐述节妇的心愿,普通人无不愿意夫妇白头偕老,即使中途丧了偶,有谁愿意守“节”到老死呢?正如没有谁愿为了当忠臣、受表彰,去经历国难,捐躯换光荣匾一样。诗里的确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守节,但用生动的细节描写、心理揭示表现节妇从外到内的惨苦凄寂,其思想倾向已用形象说得很清楚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