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木苍苍潦水收,展旗迢递下闽州。
石僧卓笔含珠晓,玉女乘鸾瀑布秋。
仙子屏炉回候雁,天孙刀剪傍牵牛。
神工特为东南缺,砥柱巍然立海陬。
戚继光
这首诗为戚继光率师赴闽援助抗倭途中游雁荡山所作。雁荡山在浙东南,盘曲数百里。“戏集为诗”,指把雁荡山的山名、岩名、水名嵌在诗中。作者原有自注云:“展旗、卓笔、玉女、双鸾、香炉、大小剪刀、天柱,俱峰名;僧抱石、含珠、屏风,岩名;瀑布,水名。”自汉魏六朝以来,文人就喜欢用离合字为诗,集地名药名为诗,宋人变本加厉,特别热中于这类文字游戏。本诗集山、岩、水名为诗,当然也有文字游戏的成分,但绝不是单纯的逞巧,作为一位爱国将领,在率兵援闽的戎马倥偬中,哪有心事搞文字游戏。他的“戏集为诗”,实是寓庄于谐,诗中借山、岩、水名表现雁荡山的奇险后,抒发了自己在倭寇扰乱我国东南之际,誓作中流砥柱、试填东南窪陷、阻挡倭祸横流、保护金瓯完整的豪情壮志。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