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见草木荣,凄凄犹未旋。偶与城市远,因耽此地偏。
独馆背清池,一无俗事牵。晨兴课书罢,日午蛙声喧。
出门见新秧,微绿映远田。久晴初得雨,稚子亦欣然。
田父说岁占,今兹定有年。物情既如此,予乐复何言。
归子慕
陶渊明隐居乡村,以耕作为业,得陶然之乐。归子慕隐于城郊,以课业为生,亦见悠然之趣。二人人品、思想、人生旨趣乃至创作风格相近。诗的大意如下:
别家已经三年,忙忙碌碌,凄凄惶惶,一直不得回归。一次偶然的机会离开城市“郊游”,就喜欢上了这处僻静的地方。于是毅然迁到这里,到学馆里教学。学堂设在一方清池的前面,环境清幽恬静,池水明光可鉴。而自己整日除了教书,便不再受到种种市井琐事的干扰。春暮夏初的乡村景色最为可爱。每天上午上罢课,已是艳阳高照的正午时分。暖风轻拂,蛙鼓喧阗。步出门外,遣怀散心,只见新插下的秧苗一片嫩绿,如薄薄的绒毯一直向远方铺去。此时久晴过后刚下过一场雨,更使人觉得神清目爽。农家的孩子们在田头互相追逐嬉戏,展示出无忧无虑的情态。老农们聚在一起议论和预测今年的年成,都说看这样的天气情势,秋后一定会有好收成。景物如画,民风纯朴,且不闻车马之喧,身无俗物之累,对淡泊名利的人来说,这就是最好的享受,最大的愉快。除此,人生还有什么更多的要求呢?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