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地晓征


夜半寒鸡不忍听,主人炊熟梦初醒。

出门不复知南北,马上持鞭数七星。

归子慕

天涯孤旅,萍踪浪迹,这似乎是古代士大夫难以规避的一种生存方式。求学、交友、宦游……作为超越于温饱需要之上的自我实现的追求,成了一种内驱力,促使他们背井离乡,走上那常常是漫长而坎坷的漂泊之路。伴随着这种生存方式,有一种挥之不去、理而复乱的羁旅情怀,落寞愁思。而这种情思每每通过那些反映旅途生涯的作品表现出来。

归子慕此诗还奇在它透露出一种人生目的丧失的潜意识,这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是极为稀少的。

在料峭的寒夜,荒村的鸡啼惊醒了客游在外的诗人。客店的主人知道他拂晓即要赶路,已早早将饭给备好了。在这样的时分,正是别人好梦犹酣的时候,可自己漂泊异乡,跋涉旅途,栉风沐雨,风餐露宿,究竟是为什么呢?看着那刚起锅的热腾腾的早饭,诗人不由触景生情,想起了那位以黄粱美梦,贻笑后人的穷书生卢生。自己向来的奔波,无非也是为的身外荣华,世上浮名。在风尘仆仆的寻觅当中,身体的疲乏自不待言,而内心的凄苦与孤寂更难对人表白。那人们称羡的所谓“衣锦还乡”,未到手如仙山琼阁,一旦到手也不过似过眼云烟。诗人的心内有一种茫然不知所适的苦痛。未来的人生之路当如何走,心中已全然无数。所以,出得门来,竟不知何去何从。“马上持鞭数七星”,从字面上看,是因夜色尚浓,不辨路径,故靠星辰定方位的意思,但又何尝不可理解为从今往后,听天由命,不再执着,随缘而处的悟性转机呢!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