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过却清明谷雨,开遍梨花杏花。
眼看青春强半,王孙依旧天涯。
二
落花闇闇随水,芳草萋萋掩门。
谁道江南景色,能禁风雨黄昏?
王廷相
骏马秋风塞北,杏花春雨江南。江南的春天是美丽而富有生机的,但到暮春,絮飞花谢,“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人们又会产生惆怅乃至感伤:“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春去也,落红万点愁如海”。夫妇、兄弟、朋友,常期待在春天能够团聚,共享春神赐予的风和日丽、鸟语花香以及种种旖旎、温馨,但往往是待到春天归去时,“所思”还没有归来。把这种难耐的等待表现出来,诗人常题作“春思”。春天匆匆归去,花落鹃啼,引起年华易逝的伤感,常题为“伤春”。本诗写女子盼望游子归来,尽管有难耐的孤寂,有春困的幽情,也感到“青春强半”,但思而不伤,注意把握了分寸,打了“擦边球”,题作“春思”是恰切的;诗中主人公(思念者)活动的环境、感情触发的媒介物都是“江南景色”,冠以“江南”二字,不但符合实际,而且增添了诗的情味。第一首,写思念者数着日子过春天,“过却清明谷雨,开遍梨花杏花”,着一“遍”字,说明天天盯着景色变换,自然也会感到时鸟变声(听遍莺歌、燕语、鹃啼),春天快“过却”了,“王孙依旧天涯”。“王孙”可能是爱人,可能是挚友,出现在“青春强半”之后,可以断定是爱人。满怀热望盼了一春,等了一春,结果竟是失望:爱人依旧远隔在天涯。诗至此戛然而止,而春思却缠绵无尽,另掀新潮。第二首延伸了“春思”,转入寂苦,也凸现了“江南”,以景托情,使题旨得到更充分的开掘与表现。江南水乡,多水多花,暮春繁花随流水逝去,愈流逾远,望中逐渐变得模糊、昧暗。此中依然有“思”,这“思”与景物、与年华易逝联系起来了,更能动人。花谢后的江南草会猛长,门外没有人来,萋萋芳草塞满了路,荒凉中倍增凄凉,只能掩上门独自咀嚼寂苦。此景此情,真称得上“寻寻觅觅、冷冷清清”了,如果再赶上“黄昏”、“风雨”,那更会“凄凄惨惨戚戚”。诗情思绪一步步垫高,像助跑之后起跳,诗末两句以提问方式抒情,或说发泄胸中郁闷。设问是无须回答的,它的答案就是把疑问句变成否定句:江南景色虽好,经受不住“风雨黄昏”的折腾。内蕴则是:人虽还有青春美貌,但在离别的“风雨”中很容易凋零、消逝……
两首六言小诗,语句整炼,内蕴丰富。两首开头都用对偶句,为后文作铺垫。起得突兀,收得斩截,不拖泥带水,而境界幽渺,韵味深长。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