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筝


宝靥西邻女,鸣筝傍玉台。

秋风孤鹤唳,落日百泉洄。

座客皆惊引,行云欲下来。

不知弦上曲,清切为谁哀?

康海

落职为民的康海,倾听邻家女郎弹筝,慷慨凄切的筝声,触动了他的满怀愁绪,便作诗抒写心中忧郁。命题《闻筝》,自然先交代筝声自何而来。首联十个字,关键是“玉台”——镜台。邻女的酒涡镜里现,鸣筝之声傍台来。人与筝在此相辉映,引得听众的兴趣如火上窜。颔联正写筝声。以瑟瑟秋风中的孤鹤长鸣表现筝声的哀怨凄切;以黄昏时分的百泉回旋显示筝声的盘转激荡。诗人熔铸听觉、视觉、触觉形象于一体,创造出一种立体感强烈的、和谐统一的音乐境界。同样是用具体形象的事物来描摹抽象的乐声,此二句的高妙的确不亚于白居易的《琵琶行》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及李贺的《李凭箜篌引》。颈联通过演奏所达到的神奇效果来反衬筝声之妙:“座客”都惊得退避或引颈倾听;“行云”却要靠近来听。这一进一退,生出无穷情趣,颇耐人寻味。尾联明知故问,婉转揭示题旨。鸣筝为谁凄切,为谁哀伤?为诗人,为社会,为国家……康海为读者勾画了一个巨大的问号,留待众人去思考、解答,从而使筝声更撩拨人心。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