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都三峡口,迁客意如何?
落日黄陵庙,秋风骇浪多。
巴蛮伐鼓祭,江女踏蹄歌。
莫唱渝州曲,猿声近汨罗。
郑善夫
诗是送友人林以乘贬谪夷陵(今宜昌)时所作。首联上句以宜都县代指夷陵,点明友人贬谪之地在荒远险僻的三峡口;下句问:被贬谪远行的友人,你现在的感觉怎么样?表现了对友人的担心与关怀。
次联描写贬谪之地周围的景色。黄陵庙在今湖南湘阴县北,是奉祠娥皇、女英的庙宇。《水经注·湘水》:“湘水又北,经黄陵亭西,合今黄陵水口,其水上承大湖,经二妃庙南,世谓之黄陵庙也。言大舜之陟方也,二妃从征,溺于湘江,神游洞庭之渊,出入潇湘之浦。”全联意为:远处,夕阳的余晖映照着奉祠娥皇、女英的黄陵庙;近处,秋风大作,长江江面上惊涛骇浪连绵不断。此联一妙在写景又抒情,秋风落日之时,贬谪到骇浪连天,娥皇、女英追夫不及伤心而死的地方,其感慨忧伤可想而知。二妙在对仗是似对不对的借对:借骇为“黑”,以黑(骇)浪对黄陵;又借庙为“妙”,以妙对多。
颈联描写夷陵一带的风俗人情:巴地的少数民族正敲锣打鼓祭祀祖先神灵,成群结队的沿江女郎正手拉手,以脚踏地,尽情地歌舞。
尾联暗用《水经注》所引的三峡民歌“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与刘禹锡仿巴渝民歌所作的竹枝词,以表现对友人的同情与忧伤:不要唱哀伤的渝州曲了,因为它会引起江岸峭壁上猿猴的哀鸣,且那猿猴的哀鸣声可以传到屈原遭贬谪而自尽的泪罗江,那就更令人悲伤了。
全诗语言朴素,对仗巧妙,用典自然,情景交融,写景生动鲜明有特色,抒情婉曲深切,表现了诗人对朋友的深切同情与关爱。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