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谁道江南乐,侬道江南苦。
疄疄阡陌多,侬家无寸土。
二
旖旎绿杨楼,侬傍秦淮住。
朝朝见潮生,暮暮见潮去。
黄省曾
《江南曲》,系乐府民歌旧题,《乐府诗集》将它归入《相和歌辞·相和曲》。这种民歌形式短小简洁,语言通俗明快,却能用巧妙的修辞手法,含蓄隽永地抒写江南水乡背景中纤柔娇媚的男女艳情。这里选的两首朴质而蕴藉,和常见风格藻丽雕饰不一样。第一首写劳动者没有土地可耕种,是他们生活困苦的根子。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是封建社会阶级对立表现出来的普遍现象,作家借贫苦者的口说出来,而造成这种贫富悬殊的原因,留给人去思索。第二首用秦淮女子的口吻吐露她们幽处青楼的失落感和单调寂寞难耐的怨恨之情。开篇写住所,一座小楼藏在茂密而柔媚的绿杨中,使人想起“章台(柳)走马”之类的风流韵事。楼的位置恰好傍着秦淮河,金陵是六朝“金粉”文明之地,而流绕城南的秦淮河两侧,则是豪富权贵征歌逐舞、纸醉金迷的据点。住在其间的女子是什么身份不言而喻。以下没有写她的活动,只有“朝朝”、“暮暮”两句,此中内涵就耐人发掘、推敲了:天天听一样的潮声,看一样的动向,周而复始,单调重复地打发日子,百无聊赖,多难忍受。而自己为了生计(或受羁无法赎身),不得不应付这些只知寻欢作乐的轻薄浮浪之徒,咀嚼这样的苦涩……她怎么受?也许正是作者对此有观察、体验、思考,才把问题摆到读者面前。只让人们咀嚼,无须答案,所以他写得平淡、单调。朝朝暮暮如此平淡、单调,女主人公的感情世界,可就不平淡、不单调了。俗话说:“心里有坎面上平”,可移来说明这诗的艺术特色。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