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怨
长信多春草,愁中次第生。
君王行不到,渐与玉阶平。
两首五绝都是宫怨诗。被冷落了的宫人春秋难熬,春草、秋月都会引起她们的怨恨。
第一首化用汉成帝姬妾班婕妤失宠长信宫的故实,表现宫女悲惨的命运,刻画她们绝望的心态。以《春怨》为题,一是表露诗人对惨遭不幸而虚掷青春的宫女们的同情怜悯;二是便于用春草的具象来表现宫怨的抽象,以增添感染力量。《汉书·外戚班婕妤传》载:一度受宠的班婕妤因遭成帝爱妃赵飞燕姐妹的嫉妒而“恐久见危”,自请供养太后于长信宫,从此不承君恩,在哀愁中度日。诗中春草,即是宫女愁怨的化身。春草由多生——快长(次第生)——疯长(与阶平)的变化,即是宫女愁怨渐生渐多以至填满心胸的形象反映。而“春草”的繁滋,归根究底由“君王行不到”所造成,即是揭示宫女不幸的根源全在君王薄情寡恩。宫女由殷盼承恩到希望彻底破灭的心路历程便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眼前。
秋怨
明月怜团扇,西风怯绮罗。
低垂云母帐,不忍见银河。
第二首,借月写怨情。以清秋之典型细节描写宫女悲凄无告之绝望心境,极哀婉蕴藉。传说为班婕妤所作的《怨歌行》云:“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常怨秋节至,凉飚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开头即化用其意,以团扇被弃喻宫女失宠,但立意翻新,造语出奇。一个“怜”字,将无情之月人格化,既添加了情趣,又渲染了悲剧气氛。无知明月竟生怜意,已使人对宫女之悲有了切肤之痛;而随之对其举止的描绘,则更令人惨不忍睹。次句中的“怯”字下得警策,上承被弃,下启“不忍见”。宫女的瑟缩之状,惧怕之心,历历如在目前。她们垂下以云母为饰的帷帐,是为了遮挡视线。为何“不忍见银河”?因为初秋之七夕,是牛郎、织女会面之时。此刻,银河上,鸟雀搭桥,牛女重聚,“胜却人间无数”(秦观:《鹊桥仙》)。牛女阔别一年,仅有一日相悦,本已是极大的不幸;而宫女相思白头,也鸳梦难成,比牛女尤为不幸。她们抬头看天所见,正是自己终生期待而不可得之乐,怎么忍心去看呢?“不忍见”,其实就是“心死望绝”的代名词,写尽了宫女的悲恨酸辛。
谢肇淛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