棹歌行


妾家白蘋州,随风作乡土。

弄篙如弄针,不曾拈一缕。

四月鱼苗风,随君到巴东。

十月洗河水,送君发扬子。

扬子波势恶,无风浪亦作。

江深得鱼难,鸬鹚充糕臛。

生子若凫雏,穿江复入湖。

长时剪荷叶,与儿作衣襦。

袁宏道

《棹歌行》是乐府旧题,属于乐府《相和歌》中的瑟调曲。这首诗以渔妇口吻描写渔家艰辛的生活。全诗可分三层。前四句为第一层,交待渔妇的身份。渔妇家住在水滨洲渚,渔船就是她们的家。鱼汛要求渔民经常漂流,居无定所,所以“随风作乡土”。渔妇因渔家生活的需要,很少做针线活,但船篙在她们手中却如飞针走线般灵活。“弄篙如弄针”,精当的比喻,表现了生活给渔妇的磨炼。中间八句为第二层,描写捕鱼生涯。渔妇四月份随丈夫去湖北巴东捕鱼,十月份又送丈夫去扬子江捕鱼。作者略写四月,详写十月。十月份扬子江水势大,波浪恶,因捕不到鱼,只有将捕鱼的“鱼鹰”作充饥的“糕臛”。最后四句为第三层,描写渔妇养儿育女的情况。渔妇生下的儿女一个个都像小野鸭一样,穿江入湖,随意戏嬉波浪。“生子若凫雏,穿江复入湖”,不仅写出了渔家子女在风浪中成长的特点,也从中可以看出“若凫雏”的子女给渔妇带来的喜悦。诗的最后说,渔妇剪荷叶代布,充当儿女们的衣裳。渔家生活尽管清苦,但清苦的生活并不能扼杀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并不能泯灭他们的生活情趣。他们依然乐观地顽强地生活着。

这首诗描写了渔民艰辛的生活,同时也表现了渔民热爱生活的乐观性格。语言纯朴,设喻精当,具有浓郁的民歌风味。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