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影与月争微茫,阶闲尘静添薄霜。
主人奇不但文事,呼童舞刀刀划光。
一童双臂如蛟缠,两童蹴蹋身手强。
沐金浴火刀欲吼,飒飒月响秋吐芒。
我欲饮时舞亦回,素魄挟霜纷下翔。
鸡既鸣矣冷相看,葳蕤钥起天欲明。
青模青笠我不辞,君用世人宜彷徨。
他年期我深山里,世平僮散刀沉水。
谭元春
全诗十六句,每四句一小节。
第一节依循传统诗章的常例,首先交待时空环境,并由此引出人事。这是一个寂静的秋夜,友人刘季龙的庭院中灯光柔和,月色朦胧。夜渐渐深了,屋顶地面都结上了一层薄霜。逸兴正浓的主人不再满足于诗词唱和,又别出心裁地唤出家中童子舞刀助兴。
第二节具体描写舞刀。这不是一般的表演,而是将三人分为两方的对搏。三个童子俱刀法娴熟,身手不凡,如蛟龙般敏捷矫健。只见刀锋相接,火花四溅,童子们很快就完全笼罩于刀影之中,看不清他们变幻的身形,只有那一团团金黄的、火红的刀光在暗夜中飘移,只有那飒飒刀响如秋风阵阵。
第三节写舞罢的情景。诗人看得入神,端着的酒还没有来得及喝上一口,舞刀就要结束了。童子们已经分开,各自收刀。道道刀光如朗月素辉急泻而下,周围的霜露为刀气所激亦纷纷飞落。鸡声乍起,天色已明,童子舞罢,冷眼相视,最后将刀用葳蕤锁锁起。这里的“冷”字隐隐露出童子间的冷漠与敌视,暗示着下一次的比试将更为激烈,定要决出高下。诗人被刀法的威力、舞刀者的态度震撼了,再不能对舞刀作观赏性的赞美了,特别点明刀被锁起,欲罢刀兵之意昭然若揭。
第四节写观刀的感受。“君”指刀。诗人说舞刀让人惶惑惊恐,自己不求显达争胜,愿作穿青鞋戴竹笠的普通百姓,终老山林,只期望天下太平,永罢刀兵。
全诗由舞刀助兴开始,从对刀法的赞美欣赏写到恐惧震慑,细腻刻画出了人物心理及情绪的变化,最后以期望安宁和平作结。构思别致,立意高远,给人独特的艺术感受。但有个别语句生僻拗口,影响了整体风格的统一。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