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车斑斑黄尘晚,夫为推,妇为挽。出门何所之?青青者榆疗吾饥,愿得乐土共哺糜。风吹黄蒿,望见墙宇,中有主人当饲汝。叩门无人室无釜,踯躅空巷泪如雨。
陈子龙
斑斑,同班班,众多。《后汉书》载桓帝初童谣:“车班班,入河间。”哺糜,食粥。釜,锅子。
明崇祯十年(1637)丁丑,子龙中进士,选惠州推官,改绍兴。这年6月,京畿大旱,山东蝗虫为灾,流民遍野。这诗是子龙出京赴任途中亲见灾民流离失所之状而写。诗中写一对流民夫妻忍饥挨饿在流亡途中挣扎的情景。即小见大,反映了当时赤地千里、饥民载道的社会悲惨现象。题为小车,诗从小车在黄尘中拥挤前行写起,接着写其中一夫一妇,一推一挽出门求食,茫然无所之情况,形象描绘夫妇只求粗苦的榆叶,稀薄的粥汤以疗饥肠,苟延残喘。最后写虽然望见了人家,想要入门求食,而叩门无人,连饭锅也没有,暗示屋中主人也同样离家出外流浪求生去了。这一环境,是明末的典型,也是农民军遍地起义的原因。这诗用古乐府体,笔墨凝练,语言朴素,尺幅中蕴藏着无数的血泪。沈德潜、周准《明诗别裁集》评云:“写流人情事,恐郑监门亦不能绘。”郑监门名侠,北宋人,尝绘流民图。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