戳动字词语句名戳动诗句网

仲韶往苕上,别时风雨凄人,天将暝矣,自归,寄绝句五首,依韵次答,当时临歧之泪耳(五首选二) 一

仲韶往苕上,别时风雨凄人,天将暝矣,自归,寄绝句五首,依韵次答,当时临歧之泪耳(五首选二) 一


离亭树色映长征,渺渺烟波送去程。

肠断只凭千里梦,乱山遮隔更无情。

沈宜修

此诗为五首中之其一,系送别之作。仲韶即沈宜修之夫叶绍袁。从诗题看,当时叶绍袁前往韶上(即湖州,今属浙江)时,沈宜修与丈夫话别后,郁郁寡欢,忧思难禁,遂作诗以表达分别时的离情万缕。这首送别题材的小诗,语言清丽,意境动人。《玉镜阳秋》评沈宜修诗时说:“绮缛有余,微乏清峭,精掇数篇,颇殊世赏”。有褒有贬,切中肯綮。说这首诗是“精掇这篇,颇殊世赏”,不为虚谀。

“离亭树色映长征,渺渺烟波送去程”。诗一开头,即以清丽淡雅之笔描绘出送别时的景色。离亭,为古代官道上供行人休憩的小亭,也为送别之处,青青杨柳,小小离亭,映现遥遥征程。眼前丈夫即将踏上旅途,伴随旅途的只有那连绵不绝的郁郁树色和离亭。而作者的离愁自然也随着这迢迢征途不断增加,以至无穷无尽。“渺渺”一句,不但与上句形成工整对偶,且暗合题记中“风雨凄人,天将暝矣”。点明送行时适逢黄昏的天气环境。送别行人的,除了作者以外,就只有那浩淼无际的千里烟波了。诗人将分离惜别之情寓于景物描写之中,以景见情,情由景生。正是伤心人见伤心景,凄迷哀怨,撩人愁绪。离亭、烟波,本就是离别之人不忍目睹之物,因为其最易激起愁思,更何况又是“风雨凄人,天将暝矣”的黄昏。起笔两句,描绘工丽,意境深邃,让读者仿佛看到一幅暮色渐起,离人渐隐,而送别人犹自独立离亭,频频挥手,目断长空的离亭送别图。同时,又使人联想到李白《菩萨蛮》中“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和沈宜修另一首怀人念远的小诗《忆王孙》中“天涯随梦草青青,柳色遮遮长短亭”的意境。语浅而情深,让人低徊不已。

三四句“肠断只凭千里梦,乱山遮断更无情”。则由上句的以写景为重过渡到以表情为主,南朝江淹《别赋》云:“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柳永《雨霖铃》亦有“多情自苦伤离别”之句,确实,最让人伤心肠断者,莫过于知心人间的离别了,面对这郁郁树色,淼淼烟波,遥遥征程,作者的别时离别之痛,相思之苦,可谓是悲不可抑,然而这千般愁苦,万种悲情却无人倾诉,只能凭借虚幻的梦境向爱人诉说。一个“只”字真实表现了诗人孤苦无依的凄惶。相见只能寄寓幻梦。梦中相见虽有断肠之痛,毕竟有一见之欢。最令人难堪的是梦境都尚要被“乱山”阻隔,“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的梦中肠断也无法实现!以景之无情反衬人之深情。情之苦,意之深可谓达到了极致,这两句与欧阳修《踏莎行》“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的写法相似,都是在想像中更进一层,并将景物与情事紧密地交汇在一起,从而更深刻地表达出抒情主人公极复杂的思想情感。

该诗结构妥帖,想像奇特,描绘细致,情感真挚。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情景交融,浑然一体,是送别诗中的精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