揽拂清辉映雪明,含情自理晚妆成。
双蛾久蹙春山怨,今夕相看两恨平。
叶小鸾
古诗有云:“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濯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古诗十九首》)牛郎织女的爱情悲剧,古往今来,赢得无数文人墨客的尽情歌咏与深切同情。他们虽然分离索居,脉脉无语,却彼此相爱,情深意笃。一年一次的七夕相会对牛女双方而言是何足珍贵。正因如此,才有词人发出“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秦观《鹊桥仙》)的概叹。本诗正是借写牵牛,织女双星七夕相会的情事,抒发了青年男女在追求美好爱情过程的幽怨与哀伤,寄托了作者对纯洁深挚爱情的憧憬与追求。
“揽拂清辉映雪明”,一弯新月悬挂在凄冷的夜空,幽幽清辉洒在桥上相会的这一对有情人身上,辉映出像雪一般洁白的色彩。这是氛围的渲染,也是环境的勾勒。以此作为神话传说的征引,为牛郎、织女的活动提供背景,并定下全诗凄冷哀婉的基调。
“含情自理晚妆成”是刻画织女与牛郎相会前的情态和心理。她脉脉含情地梳妆打扮,妆成上桥。七夕是牵牛、织女一年中难得相逢的佳期。他们可以借此良宵,温情软语,倾诉漫长时日带来的刻骨相思和离别哀怨,他们也可借此良宵,温存相守,彼此慰藉。享受着他们本应当享受的欢乐与幸福。正如白居易《七夕》诗所言:“几许欢情与离恨,年年并在此宵中。”他们年复一年的等待就只为了一夜的相会,相会前的种种复杂心理不言而喻。作者在此仅仅选取了一个“织女晚妆”的场面,便将双方彼此的依恋和愿望表露无遗。选材之精,含意之深,可谓匠心独运。
“双蛾久蹙春山怨”,紧承上句,仍是续写织女相会前的形貌。织女妆成后,仍是双蛾久蹙,眉山含怨,郁郁寡欢,闷闷不乐。因为团聚的时刻是极其短暂的,留给他们的则是更多的绵绵无尽的相思和难以忍受的凄凉与孤寂。织女一想到今宵相会后还要忍受的熬煎,不禁悲从中来,哀怨顿生。
“今夕相看两恨平”,篇未点题,作者在诗中所尽力表现的就是一个“恨”字。今夕的相会使两人对拆散他们的罪魁祸首——天帝的怨恨有所消平。这是作者对二人相思熬煎的安慰。诗意层层推进,而归结到一个“恨”字,表面上说“两恨平”,然而我们将全诗联系起来分析,则不难发现,作者分明是在表现一种“双蛾久蹙春山怨”的两恨难平。
这首诗重点刻画织女与牛郎相会前的心理情况,在充满温馨,喜悦的氛围里,透露出织女急待相会的急切心情,并通过想像,以实带虚,表达出对双星相思幽怨的同情和安慰。全诗情致缠绵,措辞委婉,描写细腻,不失为抒情佳作。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