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鸣杏花中,识君深隐处。
山青与托邻,草碧自成路。
炊烟亦何闲,小酌就花树。
辨叶敛傍眺,因香纵恬步。
湖风弄微寒,果兆夜来雨。
萧萧春竹鸣,高馆更成趣。
移灯谙山窗,兹游吾已屡。
留兴及三秋,天香饮华露。
阮大铖
瑕仲,白姓,名未详。《咏怀堂诗集》卷二此诗之前有《同白瑕仲石湖湖上行即望其所居》诗。其山馆在怀宁山中。天香,指桂花香。宋之问《灵隐寺》:“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饮华露,指饮桂花酒。
阮石巢诗,集孟浩然、韦应物及孟郊、谢翱之长于一手。这首五古,显然是孟浩然、韦应物的风格,而其中个别句子,千锤百炼,又明明是得力于孟郊、谢翱。诗一开端,就写瑕仲的山馆,并交代自己为观赏杏花而前来,读者也被“杏花”、“深隐”所吸引住。三、四句写山馆之山及访寻隐者的路,色彩鲜明,而“托邻”、“成路”,境界也高远。五、六句写到馆后动态。炊烟之闲,由于人心之闲而感觉到,是无人道过的妙语。写炊烟暗示已到了主人家,下面便接着写主客小酌,就花树,雅兴可想,也联合七、八两句。这两句是刻意雕镂而成,体现阮石巢诗的特色。上句写视线集中于花叶,目不旁顾,下句写“就花树”因花香的引逗而放步前行,十分舒适恬美,“恬步”,自创新语。两句雕琢而仍归于自然。石巢《与杨朗陵秋夕论诗》表示自己对古代诗人的追求,于陶潜、王维、储光羲以后,特别重视谢翱,以为“异代晞发生(谢翱有《晞发集》),泠泠濑中石”而“胜国兼本朝,一望茅草积。滔滔三百年,鸿濛如未辟”。虽持论稍苛,然可知其宗旨所在。“湖风”以下四句,切雨宿,自然入妙,以闲淡之笔,写空灵之境。“移灯”二句,交代屡游,也是开头所以“识君深隐处”的补充说明。结句宕出一笔,约秋后再游,并回应上面“小酌就花树”的即兴。全首结构严整,意境清深,钟、谭诸家,自当望而却步。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