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人叹息朝无人,朝中朋党如鱼鳞。
十官召对九官默,匍伏苟且容一身。
庙堂何人理阴阳,频年日食四海荒。
吾欲上书问朝士,却恐人诃妄男子。
黄淳耀
这首诗是组诗的第三首,从农民的角度揭露了腐败的朝廷现状。
农民遭受到如此大的灾难,人民挣扎于死亡线上,朝廷上却没有人为他们说话。朝廷里那些官员们在做什么呢?原来他们结成了朋党,忙于相互争斗。“朝中朋党如鱼鳞”既说明了明末朝中朋党人数之多,又符合了农民的口吻。明朝自万历年开始,党争非常激烈,直至明朝灭亡。阉党和东林党,这两大派系的斗争,影响了当时的整个朝廷,有人跻身于党争之中,逢迎拍马;有人明哲保身,中饱私囊。他们无人过问农民的死活与国家大事。
当遇到有国家大事发生,皇帝召问群臣时,大家都默默无语,无人应对。因为崇祯性猜疑,朝廷大臣稍不留意就要获罪,他们只好苟且偷生,没有人去管理政事。“阴阳”,古时以阴阳解释万物的生成,又引申为经国理民的政事。朝廷的腐败,使得每年都有日蚀的天灾异象山现,搞得四海荒芜。古人认为如果统治者有什么过错,上天都会显示山征兆来警示人们。同时,古人也往往把天文现象来附会人间的种种现象。
面对如此黑暗腐败的社会现实,诗人感到焦虑万分,他想上书责问朝廷中的官吏,可是又害怕别人说他是个无知胆大妄为的人。当时朝野大势如此,使得诗人说这话时隐隐有痛。诗人的无能为力,表现了封建进步文人思想软弱的一面。
七言诗句 明 16~17世纪 米万种 纸本墨书 北京市故宫博物院藏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