戳动字词语句名戳动诗句网

秋日与杜子过高座寺登雨花台

秋日与杜子过高座寺登雨花台


被发何时下大荒,河山举目共凄凉。

客来古寺谈秋雨,天为幽人驻夕阳。

去国屈原终婞直,无家李白只佯狂。

百年多少凭高泪,每到西风洒几行。

黄周星

这首诗完全是借景抒情。在一个天空飘着冷冷秋雨的傍晚,诗人与朋友杜子经过高座寺,共同登上雨花台赏景。诗人并没有着重写高座寺及雨花台的景象,而是重点抒发了诗人在秋雨古寺、夕阳西风中诗人心境的凄怆,沉隐地抒写出无力挽救国家沦亡的悲痛心情。杜子即杜睿。号茶村,湖北黄冈人。明亡后,隐居鸡鸣山,自甘饥贫,绝不仕清。高座寺,又名甘露寺、永宁寺等,在南京南门外雨花台梅冈山。

诗歌一开篇,就是巨大的悲感。诗人想披散着头发,躲进遥远、辽阔的莽荒。因为破碎的山河透出满目的凄凉,实在是不忍心看。这里的“被发下大荒”用苏东坡《潮州韩文公庙碑》“公不少留我涕滂,翩然被发下大荒”,隐含涕泗滂沱之意。不仅写山了诗人无可奈何的悲痛,而且又有楚辞味道。据《史记·屈原列传》载:“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在古寺里,诗人与友人不忍心谈论伤心的国家大事,只能谈谈寺外使人愁上加愁的秋雨。也许是上天为了可怜我们,使天边那一轮暗淡的夕阳停止运行,静静地抚慰着我们这些隐逸的人。这时诗人想到了被放逐、离开故国的屈原只是因为自始至终的耿直,想到了被流放夜郎、无家可归的李白仅仅是因为狂傲、装疯,不由地发出了多少人登高远眺,多少人面对秋风流泪的悲慨。

在诗人的心目中,耿直的屈原是他的榜样。他在明亡后变名黄人,表示自己为炎黄子孙,不臣服于清。七十岁时,愤于复国无望,五月初五自沉秦淮。不过,黄周星没有屈原、李白那种激昂慷慨的恢复之志,他完全绝望,走了一条消极反抗的道路:佯狂避世,隐沦草野。虽有无限感慨,却仅谈秋雨。诗的沉重抑郁、长歌当哭的风格正是其恶劣心情的表现。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