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落南冠且笑歌,肯将壮志竟蹉跎。
丈夫不作寻常死,纵死常山舌不磨。
张家玉
顺治(1647)四年年初,清军攻陷广州,张家玉毁家招兵,据守东莞,与陈邦彦等军配合行动,牵制清军向西进攻桂林。并收复博罗、龙门、连平等城,后在广东增城兵败后自杀。这首诗写作年代不详,但从诗题及内容看,应该是作者在广东增城兵败后所作。全诗通过对唐代民族英雄颜真卿的赞美,表现了自己宁死不屈的坚强意志。
首两句以设问方式抒发自己的乐观豪情。落落,豁达、开朗貌。南冠,被俘的囚徒。《左传·成公九年》载:“晋侯观于军府,见钟仪,问之曰:‘南冠而系者谁也?’有司对曰:‘郑人所献楚囚也。’”后人即将“南冠”作为囚犯的代称。肯,岂肯。蹉跎,虚度光阴。首两句意谓爱国志士在战败之后,仍应慷慨高歌,谈笑风生,绝不能因为挫折而忘记复国大志,将时间白白消磨。起笔就先声不凡,立意高远,气概沉雄,意蕴丰厚。作者慷慨赴义的光辉形象如在眼前。其浩然正气,耿耿丹心,日月可鉴。
“丈夫不作寻常死,纵死常山舌不磨。”常山,指颜杲卿,《旧唐书》载颜杲卿曾为常山太守,安禄山叛军攻常山,颜城破被俘,因大骂安禄山,后被安割去舌头,不屈而死。这两句意谓:大丈夫不会像碌碌之辈一样苟且偷生,就是死,也要死得像颜杲卿那样壮烈!可谓铮铮侠骨,掷地有声。死亡,是一个令世人敬畏而难以回避的话题。千古文坛,众多诗人都对之谈出了自己的认识:
“临难不顾身,生死魂飞扬”(阮籍《咏怀诗》)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李白《侠客行》)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这些千古名句,今日读来仍令人热血沸腾、意气风发。而这首气贯长虹的七言绝句,正是张家玉面对死亡的威胁而高唱的充满凛然浩气的正气歌。也是他在继承前人的风范上对死亡作出的最好诠释。作者在另一首诗《军中夜感》中亦直接表达了他对死亡的理解:“裹尸马革英雄事,纵死终令汗竹香。”这些用血泪铸造出的豪放诗句,其体现出的忠于祖国、气节不辱的炽热情感,对后世具有深远的教育意义。
纵观全诗,格调高峻,感情昂扬。充满着沉雄悲壮和激昂奋发的情调,充分体现了张家玉的家国热情和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全诗内涵广阔,含意深长。铿锵有力,气冲霄汉。语言也浅淡自然,质朴无华,是一首感人至深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