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酒家壁
问我来何数,非关饮兴豪。
风尘燕市里,或恐有荆高。
题半山道人画册
一著袈裟绝万缘,独余破砚习难捐。
江山本是无情物,画到荒残亦可怜!
方文
第一首写遗民诗人频繁进入酒肆,醉翁之意不在以酒麻醉自己,举杯销愁,恰相反,他保持着特有的清醒,要在燕市里寻找“旧酒徒”。这种酒徒是勇于为反抗暴秦而赴死的慷慨悲歌之士,如刺杀秦王的荆轲、以筑击秦皇的高渐离。作为遗民,要在酒肆寻找这种人物,显然是一种复仇情绪的表露。诗人也许意识到,大清夺走了明朝的政权、土地,但夺不走的是人心,在酒肆里活动的下层人物中,也许有荆轲、高渐离这样的反抗者。
第二首是给遗民徐在柯画册写的题词。诗的内容不是题画议画,而是描述和赞颂一位有气节的画家。这位画家出家为僧,割断尘缘,实是割断与清朝的政治关系,显然有夷齐(不事新朝)之风。画家入寺穿了袈裟,绝了万种尘缘,只有笔砚之好不能放弃。他画什么题材以及如何处理题材,总会体现一定的思想政治倾向,使“无情”的物事带上强烈的主观色彩。江山,在得胜者笔下可能是一派郁郁葱葱,雄伟高峻,而在亡国遗民笔下,则是荒凉残破。画家这样画,显然是寄托了亡国之痛、故国之思和今昔盛衰之感。诗人把这些拈出来加以吟咏,除赞颂画家的遗民立场外,还要引起人们对新朝民族压制的不满,引起失土亡国的痛惜和反思。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