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怅望八公山,琪树丹崖未可攀。
莫想阴符遇黄石,好将鸿室驻朱颜。
浮生所欠止一死,尘世无由识九还。
我本淮王旧鸡犬,不随仙去落人间。
吴伟业
山水图册 清 17世纪 弘仁 纸本墨书 上海市博物宫藏
这首诗是梅村后期的名篇。淮阴,今江苏省淮阴市。顺治十年(1653)诗人应召赴京,途经淮阴时写下了这首诗,抒发他出仕清廷的复杂心情。甲申事变,崇祯帝自缢煤山之后,曾世渥明朝,又亲受崇祯顾遇的作者,闻讯自缢未遂,欲入山为僧也未果,而今却无法抗拒清廷要去作“贰臣”了,心中无限的自责与忏悔。
诗的首联借用淮南刘安以指明福王由崧。八公山,在安徽省寿县,相传刘安在此遇八公而得名。甲申之变福王在淮上被俘,次年死于北京,所以说“未可攀”。琪树,玉树;丹崖,红色石崖。第二联一连用两个典故,一是汉张良在下邳桥上遇黄石公,传授《太公兵法》,反用其意说抗清复明已无望;二是淮南王有《枕中鸿宝苑秘书》,言神仙使鬼物为金之术。说淮南王已逝,青春不再。第三联写求长生而不得的矛盾心理。浮生,人生;尘世,人世。九还,九还丹,道家经九遍循环而成的最珍贵的仙丹。尾联,用“淮南王白日升天,时药置庭下,鸡犬舐之,尽得升天”的典故,反用其意,说自己原在福王朝官书詹事,未能以身殉国。正如赵翼《瓯北诗话》所云:梅村“被荐赴召,过淮阴云:‘我本淮王旧鸡犬,不随仙去落人间。’此数语俯仰身世,悲痛最深,实是千载不朽。”此言不虚。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