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八壮年头已白,十年歌哭古扬州。
囊底黄金散已尽,笥中存一羔羊裘。
晨起雪霏霏,取裘覆儿女。
亭午号朔风,儿持衣而翁。
风声雪片夜满牖,殷勤自解护阿妇。
裘之温暖诚足珍,不得众身为一身。
吁嗟乎!
长安天子非故人,羊裘冷落对邗水。
他年姓字齐严光,今日饥寒累妻子。
吴嘉纪
这首诗是诗人为朋友孙八而写的。孙八,即孙枝蔚。古人喜称行第(排行的次序),故称孙八。孙八早岁随父亲客居扬州,后归故里,应试为诸生。明亡以后,携全家至扬州,好客喜交游,家产日尽,遂卖其旧居,移居董子祠旁,名居室曰“溉堂”,为人有诗名。
诗开篇便点出了孙八的困境。为人壮年却已经白了头发,十年的扬州生活,歌哭而过。一个“哭”字,已为全诗定下了基调。下面,诗人很具体地写到了孙八一家的生活,而在这个过程中,诗人特别抓住了一个道具,那就是“羔羊裘”(羔羊皮大衣)。好客喜交游的孙八,此时已黄金耗尽,囊中空空。笥(盛物的方形竹器)中仅有一件羔羊裘。早晨起来,他便取过羔羊裘为儿女遮盖取暖。亭午(中午)时分,北风呼啸,儿子又拿过裘衣给父亲(而翁)穿上。夜里窗(牖)外风雪交加,他又脱下裘衣给自己的妻子。羔羊裘是暖和的珍贵的,可惜它不能同时护卫所有的家人。诗人借一件羔羊裘将孙八一家的贫困生活,写得历历在目。
“吁嗟乎”几句写出了诗人的感慨。“吁嗟”,是叹词。邗水,即邗沟,是古运河的一段,扬州便在邗水边上。严光,字子陵,东汉初人。曾与东汉光武帝刘秀同学,后刘秀即位,请严光至洛阳,授谏议大夫,严光不受,辞归,披羊裘钓于富春江上。诗人把孙八与严光作比。严光与天子是旧交,而孙八不是,所以只能身披裘衣孤独地面对着运河水。即便将来能与严光齐名,可今天已饥寒交迫拖累了妻子儿女。诗人对孙八的不幸,寄寓了极大的同情。
此诗最引人的是那件羔羊裘,这是一个非常成功的选择。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