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娘


乙酉夏,兵陷郡城,李氏妇被掠。掠者百计求近,不屈。越七日夜,闻其夫殁,妇哀号撞壁,颅碎脑出而死。时掠者他出,归乃怒裂妇尸,剖腹取心肺示人。见者莫不惊悼,咸称李家娘云。

城中山白死人骨,城外水赤死人血。杀人一百四十万,新城旧城内有几人活?(一解)

妻方对镜,夫已堕首。腥刀入鞘,红颜随走。西家女,东家妇,如花李家娘,亦落强梁手。(二解)

手牵拽,语兜离,笳吹团团日低,归拥曼,睩蛾眉。独有李家娘,不入穹庐栖。(三解)

岂无利刃,断人肌肤?转嗔为悦,心念彼姝。彼姝孔多,容貌不如她。(四解)

岂是贪生?夫子昨分散,未知存与亡?女伴何好,发泽衣香,甘言来劝李家娘。(五解)

李家娘,肠崩摧?箠挞磨灭,珠宝成灰。愁思结衣带,千结万结解不开。(六解)

李家娘,坐军中,夜深起望,不见故夫子,唯闻战马嘶悲风。又见邗沟月,清辉漾漾明心胸。(七解)

令下止杀残人生,寨好人来,殊似舅声。云我故夫子,身没乱刀兵。恸仆厚地,哀号苍旻。(八解)

夫既殁,妻复何求?脑髓与壁,心肺与仇,不嫌剖腹截头。俾观者觳觫若羊牛。(九解)

若羊若牛何人?东家妇,西家女,来日撤营北去,驰驱辛若。鸿鹄飞上天,毚兔不离土。乡园回忆李家娘,明驼背上泪如雨。(十解)

吴嘉纪

序言说:清顺治二年夏,清兵攻陷扬州城。李氏妇被抢夺。掠抢她的人千方百计要求与她亲近,但她坚不屈从。过了七天七夜,听说她的丈夫死了,李氏妇哀号恸哭,以头撞壁,头颅碎裂,脑浆迸出而死。当时抢夺她的人到别处去了,归来后竟脑怒撕裂李氏妇的尸体,剖腹取心给别人看。见此情景的人没有不吃惊、哀悼的,都称赞李家娘。

“乙酉”,即清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清兵攻破扬州,屠城,史称“扬州十日”。

这首诗,就是以李家娘为典型代表,反映扬州十日这一场劫掠屠杀的。

解,乐曲诗歌的章节。这首诗共分十章。

一解,是简介“扬州十日”:清兵攻入城中,城中城外,尸骨如山,血流成河,共杀一百四十万人,没有几个人能活下来。

二解,是写如花似玉的李家娘,也落入敌手:妻子才对镜梳妆,丈夫已被杀死;血腥的屠刀入鞘,年轻女子被清兵带走;在这样的情势下,如花似玉的李家娘也落入强横手。

三解,是写惟独李家娘不入穹庐栖、用手牵引,嘴里叽哩咕噜(“兜离”,《后汉书、董祀妻蔡琰传》:“言兜离兮状窈停。”注曰:“兜离”,匈奴语言貌。此处借指清兵说话的样子),胡笳声声,团团日低,清军拥着长而轻细(“曼”,长而轻细)的女子,看着(“睩”,视貌)美女(“蛾眉”,喻美女)而回帐。惟独李家娘不进穹庐(古时匈奴的毡帐,此处指清军的营帐)栖息。

四解,是写清兵未杀李家娘:难道是没有快刀,断人肌肤?转嗔(动气愤怒)为喜欢,只因为心里想着她美(“姝”、美丽、美好)。其他的美女也很多(“孔多”,很多),但容貌都比不上她。

五解,写李家娘为何不以死相拒及女伴的蜜语相劝:难道是你贪生吗?不是的,只是因为昨日与丈夫分散,不知其存亡。女伴何等之好啊,头发乌黑发亮,衣服上散发着芳香,都甜言蜜语地来劝李家娘。

六解,写李家娘愁思凝结:李家娘,肝肠寸断!箠挞磨灭,宝珠成灰,受尽折磨。她忧愁的思绪凝结成衣带,千结万结都解不开。这一章中“箠挞磨灭,宝珠成灰”,用以比喻美人受尽折磨;“愁思结衣带”,用以比喻愁思之重。

七解,写李家娘深夜望夫:她坐在军中,深夜起坐,望不见丈夫,只听到战马和着悲风嘶鸣。又看到邗(hán)沟(扬州西北至淮安入淮的运河)上的月亮,映入水中,清辉在水面上微动荡照亮我的心胸。

八解,写李家娘闻其夫已死,对天而号:清军令下,停止杀剩下的人,寨外来人,特别像舅舅的声音;他说我的丈夫,已被乱刀杀死;她听罢哀伤至极跌倒在地,哀号苍天(曼(mín),天)。

九解,写她得知夫死的消息后,撞壁而死:丈夫已经死了,妻子还有何求?脑袋与壁相撞,心肺给与仇人,毫不疑惑(“不嫌”)敌人会剖腹截头。使(“俾”)观看的人像羊牛一样恐惧发抖(“觳觫”(hú sù))。

十解,写家园回忆李家娘,其他被掠妇女在骆驼背上泪如雨:像羊像牛那样觳觫的是什么人?是被掠的妇女,她们随来日撤营北去的清兵而走,想来会被使唤、受辛苦;天鹅(“鸿鹄”)高飞云端,狡兔(“毚兔”)不离故土;乡园的人啊缅忆李家娘,那些在骆驼(“明驼”)背上的妇女们啊泪落如雨。在这一章中诗人用“东家妇,西家女”与李家娘形成对比,赞颂了李家娘的忠贞。

“扬州十日”是清军南侵烧杀抢掠的一次规模巨大的行动。诗人却选取了一个李家娘作为典型,以朴素的语言,劲健的风格揭露了清军的暴行,并赞扬了李家娘的忠贞,无疑是一首极好的诗篇。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