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没悲今日,几贫过昔时。
人间无乐岁,地下共长饥。
白水当花荐,黄粱对雨炊。
莫言书寡效,今已慰哀思。
吴嘉纪
“祀母”是人生历程中一个重要而又深情的话题。人世间有各式各样的“祀母”,可是如果读书人要“卖书祀母”,那就太令人感慨了。而吴嘉纪就留给我们一首《卖书祀母》。
陈鼎《留溪外传》曾说:“嘉纪独好书,尝拥书陋轩。”贫困的吴嘉纪是十分好书的,作为绝意仕进,又懒于交往的文人,只有书才是他心灵的慰藉,书便是他的半个生命。
诗开首就点明,今天是母亲的忌日,令人悲伤。而作为儿子的自己,生活的贫困超过了往日。接下去写了生者与死者的共同窘迫。生者贫困,缺衣少食,人世间没有快乐的时候,这又使得死者在九泉之下因得不到祭品而同样忍饥挨饿。中国传统习俗中,人们要为死去的亲属提供祭品,以使他们在阴间能够丰衣足食,可诗人贫困的让九泉下的母亲也挨了饿。这里既有对母亲的深切怀念,也有诗人内心世界里那复杂幽深的痛苦。“白水”两句具体写祭祀。白水,即清水;但用在这里一语双关,它还有另一层含意,指诗人品节清白。诗人把清水当花献给母亲,又在阴雨濛濛中为母亲做了黄粱米饭。上供的祭品只有白水和黄粱米饭,真是凄惨,令人心痛。可这黄粱还是诗人卖了书换来的。诗说“莫言书寡效,今已慰哀思”。不要说书没有什么用处,现在它就用来祭祀母亲寄托哀思了。这里的感情是复杂的,既有对母亲的思念,也有卖书的无奈和痛苦。
这首诗质朴无华,使它取胜的是那份真情,念母是真情,卖书的痛苦也是真情。这种真情甚至会引人遐想,让人感到字里行间有个母亲在,如果能够阴阳对话,不知她会对儿子说些什么?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