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陈胜传


闾左称雄口,渔阳谪戍人。

王侯宁有种?竿木足亡秦。

大义呼豪杰,先声仗鬼神。

驱除功第一,汉将可谁论?

屈大均

这首咏史诗以峻拔的辞采,再现了秦末农民大起义的历史画卷。诗人以自己的历史观、评价标准和写作意图,重新塑造了陈胜这个历史人物,且借历史题材融入了自己的见解、思想与情绪。

诗以对仗起,“闾左”是指居住在闾里之左的贫民,这里代指陈胜。全联意为:陈胜不过是一个谪戍的闾左,却居然能够“称雄”——举旗造反,干出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业。诗歌起首便大笔挥洒,以粗线条勾勒出一个叱咤风云的草莽英雄。

颔联诗人纵意弛神,具体描绘了陈胜起义的情景。诗概括史书上的记载,上句“王侯宁有种”表现了陈胜公开藐视并破除君权神授的天命观,大胆提出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质疑;下句“竿木足亡秦”以“竿木”虽然简陋,但竟然足以使强暴的秦王朝覆灭,来说明决定战争胜负与王朝兴衰不在于武器装备,而在于是否合乎正义,是否取得民心。诗人以热情洋溢的笔调高度赞扬了陈胜的气魄与胆识。

颈联描绘出最令人感奋,最激动人心的场景。上句写他以“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的豪壮口号,唤起英雄豪杰与受苦民众,加入抗秦斗争的行列。下句写他为给起义争得合法地位而假托鬼神,鱼腹藏书,篝火狐鸣,以张扬声势,制造舆论。这种起义前的装神弄鬼,与其说是迷信,是局限,毋宁说是斗争策略。由此显示出陈胜这位闾左谪戍之徒实在是足智多谋。

诗前六句是对史实的高度概括,是一篇神采飞动的历史传记,刻画了一个雄姿英发、气宇轩昂的起义者形象。末二句水到渠成地表现作者的感情与评价:驱除功第一,汉将可谁论?意即:陈胜起义动摇了暴秦的统治基础,为刘邦建立大汉帝国扫清了道路;后世所谓功成名就的汉将,如曹参、周勃、樊哙之辈,都没有谁可与陈胜相提并论!

诗歌评价陈胜,是基于他深厚的爱国主义精神。清军入关后,以暴力统治全国,血腥镇压人民反抗。在山河破碎的现实面前,诗人意识到,要靠王侯将相等所谓“伟人”、“英雄”来拯救民族灭亡的命运及恢复明王朝已不可能,于是他把复国的希望寄托在农民起义者及人民身上。

诗歌以鲜明的形象再现历史人物,展示历史事实,以浓烈的感情打动读者,与诗人一起参与对历史人物的塑造与评价。诗歌格调高亢雄浑,语言自然流宕,音律铿锵,不失为咏史诗中的上乘之作。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