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边明月迥含霜,夜夜哀笳怨望乡。
一片愁心与鸿雁,秋风吹不到衡阳。
屈大均
这首边塞诗当是诗人北游晋北时所作。
诗首句“天边明月迥含霜”化用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诗意。天边,天之尽头。全句写明月高悬在天边,显得那么的遥远(迥),月光投映在地上像霜一样,泛出清寒之光,使人感觉到阵阵寒意。次句“夜夜哀笳怨望乡”化用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写他夜夜听着军中哀怨的胡笳声,不由产生了无穷无尽的望乡之怨。笳即胡笳,汉代流行于西域及塞北一带的管乐器,其声呜咽悠长,如怨如诉,是古代边塞诗中常用的表示哀怨的意象。此句也可解作边地的哀笳声表现了他的望乡之怨。
古代有鸿雁传书之说,又说北雁南飞到衡阳而回,故衡阳有回雁峰。三、四两句用有关鸿雁的两个典故,又反面化用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的诗意,意为:一片思乡的愁心寄托给南去鸿雁,可它乘风飞到衡阳就返回,不能继续向南飞到我的家乡了。
诗前二句写景,有声有色,且景中寓有婉曲深沉的思乡之情。思乡就希望回乡,三四两句便接着写回乡的希望落空。全诗多处非常自然地使用典故及化用前人的诗句,风格沉郁苍凉,情感深厚婉曲,成功地抒发了作者明亡后有家不得归的悲痛。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