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羽明珰尚俨然,湖云祠树碧于烟。
行人系缆月初堕,门外野风开白莲。
王士禛
顺治十七年(1660)三月,诗人王士禛赴扬州任推官,途经高邮露筋祠,作五律《露筋祠》一首。同年新秋,因事又路过此祠,复作此七绝,故题有“再过”二字。
为何祠称露筋呢?相传古代有一女同嫂夜行,附近有耕夫田舍,嫂投宿。女曰:“吾宁死不肯失节。”当晚,女竟为丛蚊叮咬而死,筋露。乡人哀之,立祠奉祀。一说“露筋”为“路金”音转,五代将军路金有德于兹土,故立为庙。还有一说,“露筋”乃指“炉金”,此祠祭祀冶炼出来的金子。从本诗内容可知,作者是从第一说的,未涉及后两说。既以前一说为内容,又如何落笔呢?如果直接去张扬女子之贞洁,不免迂腐,索然无味,何能成诗!作者却十分高明,能透过女死露筋这一惨事,开掘出深藏的意蕴,看出女子不苟且生存的人生态度,有一种不同尘俗的高尚精神;同时又借此寄托诗人自己的人生理想和审美追求。
正是基于上述认识,开头一句“翠羽明珰尚俨然,诗人便不是把女祠主作为一个死后露筋的普通村姑来写的,而是避开了“露筋”的惨状(即拒绝了文学创作的自然主义描写),直截地加以美化,使之升华成为超凡入圣的神女。看吧,她头饰“翠羽”,耳戴“明珰”,“尚俨然”即在月光映照下,显得极其端庄秀雅。如此神女,谁不敬慕呢!哪是传说中的那位迂执殉道的村姑!本句前四字为实写,后三字为虚写,如此运实入虚,虚实互动,便将女祠主的面貌和风度充分显现出来,真可谓要言不烦。
清沈德潜曾评此诗道:“阐述贞烈,易入迂腐,故以题外着意法行之。”说未阐释其“贞烈”,诚为事实,但并不能因此就否认对女祠主亦有其正面描述,正如上面对第一句的分析。至于下三句说是用“题外着意法”,亦未尝不可,但绝非与女祠主无关,而是若即若离,亦即亦离。
第二句“湖云祠树碧于烟”,对露筋词的环境气氛作了烘染。“湖云”,祠前湖中荷叶田田如云。“祠树”,祠周树木环卫。接下去,一个“碧”字,兼及荷叶和树叶,给人以碧绿一片的印象;且“碧”字之后复缀“于烟”二字,更显得朦胧混茫了。
第三句“行人系揽月初堕”,不应视作一般的过渡句,它在全诗的构思中,十分重要和必要。对上,不仅补出诗人是于凌晨月落未落之际泊舟上岸去瞻仰祀祠的,同时还成了第二句“碧于烟”的后衬,说明出现那样的朦胧景色,乃缘于淡淡月光映照而成;再者,对末句的描述,还有牵引作用。
末句“门外野风开碧莲”,写凌晨月色朦胧中祠前塘里,白色莲花正在野风吹拂下悄悄绽放着,亭亭玉立于田田碧绿荷叶之间。唐陆龟蒙《白莲》句曰:“无情有恨何人觉,月晓风清欲堕时。”此句所写,显系从陆诗化出,其效果妥帖得似纯如己创。句中“白莲”,对于首句所写女祠主而言,似无关而很有关,似相离而恰未离,实乃以白莲出污泥而不染的高洁象征女祠主的不苟尘俗的操守,物与人(女祠主)在精神达到高度的契合。
清朱庭珍《筱园诗话》评此诗曰:“以神取胜,意味深长,阮亭集中最上乘也。”为此评价,确非虚誉。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