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来肠断秣陵舟,梦侥秦淮水上楼。
十日雨丝风片里,浓春烟景似残秋。
王士禛
《渔洋诗话》卷上:“余客金陵,居秦淮邀笛步上,与主人丁翁谈秦淮盛时旧事,作绝句二十首,人竟传写。”“余客金陵”,诗人王士祯自谓于顺治十八年(1661)春,以扬州推官至南京,作客于秦淮河之侧丁翁之家。“丁翁”,指丁继之,诗人也曾在南京度过童年,因之主客相叙,自会涉及秦淮前朝旧事。“秦淮”,源出溧水,东北流,横贯南京城南,秦时所凿,故曰秦淮,明季两岸歌楼舞馆林立。明亡后,秦淮往日繁华已成陈迹,但却引起诗人盛衰兴亡之感喟,因而写下二十首绝句,今仅存十四首。
这是组诗的第一首,有如序诗,起总述作用。
前一联用“年来”二字领起,表明诗人重游秦淮、寻访旧迹的愿望早就产生了,这也是他这次来游南京的行为动机。“肠断秣陵舟”,意即忆起曾在南京秦淮舟中所经阅的事情,不禁令人愁肠寸断。秣陵,秦时改金陵邑为秣陵,即今南京。直到下句,方点出上句“肠断”的深层缘由。即近年长时间以来他便每每在梦里频频见到秦淮河两岸楼上旧时的歌伎才女,实在难以忘怀。应知,此处虽然作了点示,却仅以梦幻形式出之,点得含蓄,显得朦胧,这又正是诗人神韵之作的惯用技法。钱锺书先生在《管椎编·全齐文卷十五》中指出,神韵诗作写景言情都“不尚工细”,“不贵详尽”,“皆须留有余地,耐人玩味,俾由其所写之景物而冥观未写之景物,据其所道之情事,而默识未道之情事。”(本书p-1358)本联上下句所述,不正具如此特色么!
如果说,前一联是写过去时的人事,后一联则写现在时诗人的所遇所感。后一联仍用领语即用“十日”领起,言重来秦淮旧地竟流连十日之多。他这次重来所遇者,乃“雨丝风片”、“浓春烟景”(化用明汤显祖《牡丹亭》“雨丝风片,烟波画船”句意)构成的江南所特有的令人陶醉的阳春烟雨风光,如果是一般人来此游赏,一定愉甚悦甚,当谓不虚此行。可作者却大不一样,一看一切都已物是人非,昔日秦淮繁华全已化作梦幻,因之他所感者,竟然是将“浓春”感受成为“残秋”(与唐杜牧《山行》的“霜叶红于二月花”正相反),从而一派凄凉情绪一直萦回于脑际,如此写来,他积郁于心中的盛衰兴亡之感以至人生无常之叹,便隐隐地透露出来。如此“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唐司空图《二十四诗品含蓄》)的艺术表现效果,亦为王氏神韵之作所常见。
此诗先写作者来前的所思所梦,后写来后的所遇所感,构思绵密,转换自然,前后对称,值得细细玩味。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