戳动字词语句名戳动诗句网

秦淮杂诗(十四首选五) 其五

秦淮杂诗(十四首选五) 其五


潮落秦淮春复秋,莫愁好作石城游。

年来愁与春潮满,不信湖名尚莫愁。

王士禛

此首咏南京莫愁湖和莫愁女故事,作者因咏秦淮旧事便连类而及。莫愁湖,在南京水西门外,因莫愁女而得名。莫愁其女,籍贯说法不一,一说为洛阳人,一说为石城(今湖北钟祥)人。后来有人将石城误解为石头城(南京别名),于是南京就成了莫愁的故乡,同时相应也有了莫愁湖。

本诗首句“潮落秦淮春复秋”,即景起兴,自然入题。言秦淮河潮涨潮落(省去“潮涨”二字),春来秋去不知过去几多年了。接下去,便以“愁”字为线,贯串后面三句。

“莫愁好作石城游”:这第二句由字面明点出因莫愁曾来游过石头城此湖,故湖名莫愁。而字面背后,却暗示诗人今日来游莫愁湖,目的则是缘于人生多愁而到此消愁以至期能臻于莫愁的无烦无恼的妙境。真乃乘兴而来,期望值不小。如此一明一暗、一表一里的写法,在王氏神韵之作中亦能经常遇着,遇着时不可停留于表面的理解,应深入里层去探求内藏的深意。

诗人虽乘兴而来,却败兴而归,这就是后一联所写的:“年来愁与春潮满,不信湖名尚莫愁。”“年来”,长年以来,人生总多不遂意之事,早就愁绪盈怀,就像江湖中春潮一样涌动着,满江满湖。此与南唐·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宋李清照《武陵春》“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等的写法相同,即为通感写法。连同本联在内,这三例是将意觉(愁)通于视觉,用具体生动的视觉形象(涨潮及流水、船沉等)来表抽象的愁绪,从而仿佛令人感到愁绪也可视可触了,真乃妙不可言。诗人既然带着满腹愁绪前来莫愁湖企图消解释放,可湖中浪潮却涌动不已,面对此情此景,不仅未能消除愁烦反而倍增,莫愁湖啊徒有虚名罢了,哪能信得过呢!只好怅怅离去。

写作绝句这样的短章,一般说用字着意特别应该避重,即不宜犯复。但是如若为了强调特定的理念或意象,那是可以重复的。比如本诗,便反复使用了“潮”字、“愁”字,就别有表现力,别有渲染效果。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