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登韬光绝顶


入山已三日,登顿遂真赏。霜磴滑难践,阳崖曦乍晃。

穿漏深竹光,冷翠引孤往。冥搜灭众闻,百泉同一响。

蔽谷境尽幽,跻颠瞩始爽。小阁俯江湖,目极但莽苍。

坐深香出院,青霭落池上。永怀白侍郎,愿言脱尘鞅。

厉鹗

这是一首五言古体诗。韬光,佛寺名,在杭州西湖北高峰下。唐代名僧韬光居此,能诗。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与他为诗友。今韬光寺即其遗址。绝顶,最高顶。

首二句,写入山三日登上韬光山顶后才真正领略到山色之美。“登顿”,登临停顿,即登临。“遂真赏”,以遂真心游赏的愿望。这两句点题,有总领全诗的作用。

“霜磴”四句,写清晨出发登山,独自前行的景况。“霜磴”,铺满晨霜的石阶。“阳崖”,朝南向阳的山崖。“曦”,早晨的阳光。“乍”,刚,正。“晃”,日光照耀。“冷翠”,清冷而呈青翠色的竹竿。四句意为,清晨出发登山,经霜的石阶滑润难走,朝南的山坡正闪耀着旭日的光辉,光线透过竹林深处,诗人独自沿着那冷翠的竹林小路前行。

“冥搜”四句,写山林寂静,只有泉声盈耳,由山谷登上山顶,眼界突然明朗开阔。“冥搜”,在幽深处探寻。“灭众闻”,指各种声音都听不见了。“百泉”,形容泉水之多。“蔽谷”,树木遮蔽的山谷。“跻颠”,登上山顶。“瞩”,注视。“爽”,明亮,开朗。四句写登山经历,探幽寻奇,泉水淙淙,尽兴游览,终于登上了韬光寺阁。由“冥”而至“幽”,由“幽”而至“爽”,登山的感受,写得很有层次,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小阁”四句,写在山顶上的活动情况。前二句写从寺阁上俯眺远景,江湖一一在目,只见郊野的景色茫茫苍苍。可见绝顶之高,高出一切之上。“坐深”,指久坐。“青霭”,指青烟。后二句写在绝顶上逗留到晚,寺庙中的香烟飘出,夜幕降临,江湖被一片暮霭笼罩。至此,诗人才真正领略到了身临绝顶,一览山色之美的乐趣。

末二句,写怀古抒情。“白侍郎”,指白居易,曾于唐太和二年(828)官刑部侍郎,故称。“言”,语助词。“脱尘鞅”,指摆脱尘俗的羁绊。鞅,套在马颈上的皮带。二句意为,想起当年白居易曾在此处与韬光法师互相写诗唱和的往事,自己也顿时产生脱去尘俗羁绊的念头。

全诗中间四个四句,具体写登山览景的过程。重要的是首二句与末二句相勾连,使“遂真赏”与“永怀”相照应,点出登山怀古抒情的主题来。正因为有“永怀”而“愿言脱尘鞅”,故此次登山才有了“遂真赏”的满足之感,从而巧妙地表达了诗人摆脱尘俗的人生感悟。诗重有情,又贵含蓄,此诗在写法上真可谓言有尽而意无穷,其深意正在登山感怀的不言之中。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