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漾漾意,人家与钓矶。
寺门钟乍起,樵客怪犹非。
四百层泉落,三千丈翠飞。
与谁参画理?半面尽斜晖。
翁方纲
“罗浮山”,在广东省增城县北与博罗县接境处,传说是罗山与海上浮来之山,相合为一山,所以叫罗浮山。山在东江北岸,多洞壑飞瀑,道教称之为“第七洞天”。自古以来是广东省的游览胜地。历代描写罗浮的诗文难以计数。但是,这首五律选取了远望的空间角度,又是在黄昏的特定时间,因此写得颇有特色,自出新意。
诗的首联描写远眺罗浮,在朦胧中隐约可见高处的几户人家与钓鱼台。颔联继写罗浮黄昏时的静寂与迷茫,前一句写晚钟敲响,余音袅袅,衬托出山的幽静;后句则写山上樵夫砍柴的小道,因雾气缭绕,分辨不清。颈联写远望罗浮山的山泉飞瀑,前句写山泉之多,四百座峰峦,峰峰有飞泉;后句写飞泉之高,“三千丈”胜过李白写庐山的“三千尺”,且如翠玉飞溅。描绘出罗浮山的阳刚之美。尾联则又写黄昏的罗浮山,半面被夕阳映照,如同一幅画面涂上了一层金色的斜晖,更加壮美无比。整首诗语言朴实,形象鲜明,不失为描绘罗浮形胜的佳构。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