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人折简近相招,一舸横江路不遥。
醇酒暗消京口雪,大帆平压海门潮。
扬州灯火难为月,吴市笙歌剩此箫。
那管风涛千万里,妙莲两朵是金焦。
张问陶
折简,裁纸写信。醇酒,醇厚的好酒。京口,即今江苏省镇江市。京口自古即以酒著名,晋桓温有“京口酒可饮”之语,见《晋书·郄超传》。海门,山名。在长江中,与焦山相近。《史记·范雎传),“伍子胥……鼓腹吹篪,乞食于吴市。”后因称乞食街头为“吴市吹箫”。篪,竹管乐器。原文又作“箫”。吴市,这里借指镇江。金、焦,金山和焦山。
此诗记应邀赴友人宴后归途遇长江时的欢快、豪迈和落拓的复杂心情。首二句是叙述,交代清楚应友人招饮后渡江的事,一船横截长江而行,从后一句的京口酒后和这句所说江路不远,就可知道他是渡江北上赴扬州。第三句承第一句“折简”、“相招而来”,写一杯酒落肚,混身发热,竟使雪也融化了。“暗”字用得细致,因是酒醉,雪的被融化不曾觉得,好像暗中融掉了一样。顺带把题目中“雪”字在这里托出,倒叙得妙,如果在首句便写于京口雪中饮宴,不免平顺。第四句紧承第二句的“一舸横江”,大帆上飞满着雪,帆重船也重,海门山边的江潮,竟像被平压下去。这种大句,是用夸张手法写,笔力有千钧之势。第五句写望中的目的地扬州,扬州灯火,是唐、宋以来屡见于诗人描写的,他是那么的辉煌,连月儿也要显得失色。“难为月”是虚说,无非是极力反衬灯火,用在扬州,又因唐人徐凝《忆扬州》有“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名句之故。否则雪中渡江,怎能看到月。第六句一下子落到作者本人,虽然未必乞食,却有落拓之感,正如杜牧诗所谓“落拓江湖载酒行”、“十年一觉扬州梦”的味儿。末二句精神又一振,千万里风涛不在话下,眼中看到的金、焦二山,被皓雪装扮一新,竟像西方净土佛国的两朵妙莲花一般。二句合起来品味,这是壮美的意境,作者带着读者进入一个诗的世界而陶醉着。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