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粉东南十五州,万重恩怨属名流。
牢盆狎客操全算,团扇才人踞上游。
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
田横五百人安在,难道归来尽列侯?
龚自珍
这首诗作于道光五年乙酉十二月(1826年1月),时诗人客居江苏昆山。诗以咏史为题,实则借古喻今。
这首诗借“咏史”以讽世,旨在揭露当时社会的腐朽和黑暗。在诗人犀利的笔下,盘踞于社会上层的达官贵人(“名流”)的种种丑态,知识分子在清王朝高压政策下心有余悸、不敢正视现实的情状,都绝妙地浮现于纸上,展现了中国这个古老的封建帝国日薄西山、奄奄一息的真实图景。金粉:古代女子妆饰用的水银铅粉。这里用以形容繁荣靡丽的东南地区十五州。十五州,指长江下游苏、浙、皖一带地区。
“万重”句,清朝统治者中幕僚、帮闲一类“名流”人物把大好江南闹得乌烟瘴气。恩怨,指人与人之间争名夺利,时而相互勾结,时而彼此离间,恩怨丛生。名流,著名人士,诗中寓讽刺义。“牢盆”句,这些“名流”中,有的把持了当时左右江南经济的盐政。牢盆,煮盐器。狎客,旧称亲昵接近君王常共嬉游宴饮的人,这里指盐商门下的食客。团扇才人,东晋时,王导的孙子王珉,喜欢手执团扇,二十多岁就当了中书令,但只会清谈玄学,不懂政事。诗中借指钻进官场、趋炎附势的文人。上游,比喻上层社会。“避席”句,有的人在清朝文字狱的威慑下,失去了骨气,逃得远远的,一句话也不敢说。避席:离座而起。文字狱:旧时统治者镇压知识分子反抗,从其著作中摘取字句,罗织罪状,对作者加以刑杀,称文字狱。清康熙、雍正、乾隆年间,屡兴文字狱,受害和株连者极多。稻粱谋,犹俗话混饭吃。杜甫《同诸公登慈恩寺塔》诗:“君看随阳雁,各有稻粱谋。”这里“田横五百人”指参加抗清活动的人。作者暗示他们,清朝对待反抗者,用的是两面政策,一是招降,一是屠杀。招降不过是一时的欺骗策略。除少数投降者外,难道投降的人,都能封王封侯吗?列侯·汉制,群臣异姓有功封侯的,称列侯。“东南十五州”,实是中国没落的封建社会的缩影。诗末的警告,表现了诗人敏锐的政治眼力,和跟封建统治者决绝的积极思想的一面。
这首诗在表现上比较含蓄隐晦,这主要是清王朝在思想界实行高压政策,有些话不能畅所欲言所致。但尽管如此,诗中还是喷射着强烈的思想光华,体现了一位历史批判家的严峻姿态。全诗所达到的批判现实的高度,为同时代的诗人所不及。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