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池杜少陵祠堂


先生不仅是诗人,薄宦沉沦稷契身。

独自乱离忧社稷,直将歌哭老风尘。

诸侯宾客犹相忌,信史文章自有真。

一饭何曾忘君父,可怜儒士作忠臣。

蒋士铨

这首诗是诗人拜谒南池杜甫祠堂时所作。诗作既肯定了杜甫的诗歌成就,又歌颂了他忧时伤世、不忘君国的情怀。南池,在今四川省阆中县南。杜少陵,即唐代大诗人杜甫。杜甫曾居住在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城南杜陵附近的少陵,自称少陵野老。

诗的首联揭示杜甫不仅是一位诗人,而且始终怀着从政出仕的企望。满怀稷、契之志,却以卑微散闲的小吏消磨了一生。稷与契,都是舜时的贤臣,稷管农业,契管教化。杜甫曾有“窃比稷与契”的诗句(《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他以稷、契为榜样,心怀远大抱负,但终未能实现。中间二联简要、概括地介绍了杜甫的一生行事,表明他心系家国,所以诗能反映现实。他面临丧乱心忧社稷,一直为民、为国讴歌,以至衰老于风尘仆仆的颠沛流离之中;他也曾投奔剑南节度使严武,在他的幕下为节度参谋等,但由于郁郁不得志终于辞职。杜甫的诗由于反映社会现实,被称之为“诗史”,所以作者用“信史文章自有真”称颂他的诗歌。尾联肯定了杜甫的忠孝之心,并对他的颠沛一生寄予了深切的同情。

杜甫是一代诗圣,孟棨的《本事诗》中评论他的诗说:“逢安禄山之难,流离陇蜀,毕陈于诗,推见至隐,殆无遗事,故当时号为诗史。”作者与当时的诗评家袁枚、赵翼被称为“江南三大家”。这首诗表现了他对杜诗以及对诗歌与人品的识见。全诗纯从议论着笔,用语精练,感慨遥深。诗中多用虚词,如“不仅”、“独自”、“直将”、“自”、“何曾”等,令诗的音调铿锵流荡。给人以遒劲、疏岩之感。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