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漠风荒荒,日落尘头黄。黄尘高玉门,行客心彷徨。
客行何彷徨?橐有千金装。千金橐马头,两客同扶将。
饮雪不愁饥,卧冰不愁僵。但愿程复程,安稳还故乡。
道逢两异僧,铁杖肩肥囊。隐隐在马后,杳忽在前行。
两僧一实尼,陌路相鸳鸯。问之遽遭叱,对之神沮丧。
舌结不敢答,凛凛趋路旁。白日匿西影,投店知何方。
两僧同店栖,同院东西厢。夜半来叩门,叩门知为僧。
僧言吾乏金,将使尔金偿。客乃长跪求:金在凭主张。
僧且不杀人,僧且叩其详:尔自何方来,橐有千金强?
告自西边归,惠承将军筐。将军年与岳,聘我随边营。
朝逾俄侬河,暮走森博城。告捷贻千金,令我还吴乡。
僧闻客所言,举首忽自扬。错愕不可解,谁审凶与祥!
荒鸡鸣喔喔,客复行登程。人疲马力乏,卒复遇强横。
人头络马项,黄金著两裆。双辔高如龙,鞯勒生辉光。
两骑连镳来,伟体何昂藏!见客解鞍下,拉马拴白杨。
抽刀磨霍霍,睨客千金强。两僧忽复来,两贼逝焉亡。
不辨何因缘,行行趋前程。暮又同店栖,同院东西厢。
夜半来叩门,叩门知为僧。叩门果为僧。见之逾惊惶。
两客长跪求:金在凭主张。僧且不杀人,僧且道其详:
杀尔在须臾,向者马上郎,谁实保尔金,使尔身不亡?
我今为尔贺,前路当无殃。不辨何因缘,救我微命生。
奉金愿为报,请留姓名芳。为言两桀贼,坐马同骕骦。
屈我禅杖铁,勒彼马项强。顾使贼胆摧,遽迫投穷荒。
我岂为区区,我亦尔同乡。往昔为盗诬,亡命奔殊方。
殊方为头陀,头陀杀人强。结交椎埋儿,窃马择其良。
窃马便爱马,但恨无龙骧。劫财赡资斧,安念梓与桑。
后逢塞上尼,校艺艺相当。遂与结绸缪,陌路相鸳鸯。
行止无定踪,去来无定方。妖星耀西北,大军征卜藏。
上将亦有马,有马马之良。有马马之良,良马真龙骧。
环营万貔貅,危耸蒺藜墙。我如飞鸟堕,赤手提丝缰。
将军来饲马,秉烛烂生光。问之遽遭叱,对之神沮丧。
问我为刺客,抑来窃骊駹?我言窃马来,公马真龙骧。
将军饲马毕,呼我同入营。入营命我侍,鼎俎陈腥芗。
出釜蒸蒸羊,倒瓮昷昷浆。呼我为健儿,命我同倾觞。
将军饮云醉,鼻息雷振床。我亦帐下眠,谁审凶与祥!
诘朝传将令,易我戎服装。点我为将校,西征随戎行。
冰山高嵬嵬,日月无晶芒。雪海千顷寒,戈壁摩穹苍。
我为向导官,连月携糇粮。一夕辕门开,万骑驰奔腾。
呼我入内营,主帅当中央。将军侍帅左,密谕相丁宁。
黄金千百镒,明珠光莹莹。汝其赍斯往,谕令番王降。
番王乃老妪,两鬓皤如霜。毳幕红灯悬,蕾镞周其旁。
飙拉复雷骇,下隶瓯脱王。汝去莫误入,汝去须周防。
我竟逾壁投,从妪陈篚筐。一一传帅令,速速催主张。
番妪惊且疑,犹豫言待商。我即挥利刃,刀断三重障。
欲战即速战,欲降即速降。大军严阵待,何复容商量!
番妪向我跪,愿言诘朝降。雪花盘万鸦,笳鼓声苍凉。
旌旆耀阴山,星海流血汤。立断番王头,号召传蛮荒。
番夷慑心服,大功反掌成。版舆揽西土,骏烈开鸿疆。
露布奏捷还,赏赐百千强。问我何所欲,策勋当为郎。
我为不羁马,桀骜难服箱。安能恋刍豆,束我冠与裳。
脱我将弁衣,还我头陀装。鸿雁辞林巢,蓬叶随风扬。
陌路与尔逢,知尔来边城。尔亦将军客,况复为同乡。
何忍使尔危,视尔他乡亡?言毕出门去,挥手辞茫茫。
四野酸风嘶,北斗低不昂。水行无鳄蛟,陆行无豺狼。
愿此皇路亨,万里归平康。
佘梅
从这首诗的标题可知,作者听到屠生(姓屠的年轻人,余不详)谈及马僧仗义救人的传奇事迹,将它和袁枚的《书马僧》一文对照后,感于马僧的义举,写下了这首长篇叙事古诗。
据袁枚《书马僧》记载,诗中的两名行客是指江宁人严馨(字星标)和常熟人徐兰(字楚仙),二人以名士供职于陕督年羹尧幕府。雍正元年(1723),青海士族首领罗卜藏丹津叛清,雍正皇帝乃以年为抚远大将军,四川提督岳钟琪为参赞大臣,率兵往讨。功成之后,羹尧以二人年老,赠金帛以归。大概二人在归途中为盗贼所觊觎,幸而为马僧所救,乃得以“万里归平康”。
诗从首句至“安稳还故乡”为第一层,写二客之回归。“大漠风荒荒,日落尘头黄”二句,极力渲染边地风光之旷远绝伦,以衬托归客心情。果然,接下来作者就写道:“黄尘高玉门,行客心彷徨。”行客为什么彷徨呢?除沿途的艰苦、寂寞之外,就是因为“橐有千金装”,“但愿程复程,安稳还故乡”,二句刻画归人心理入微。接下来,诗的气氛出现了一个转折,为什么?因为二客在行路途中碰到了“两异僧”,二人不但行装特别,行动诡密,而且“两僧一实尼”,身份也大可怀疑。偏偏又与二人同行,同住一个旅店。至此,气氛顿时大为紧张。而接下来僧人的来叩门与两者之间的对话,更令二人悬揣不定。因此诗人说:“错愕不可解,谁审凶与祥”!诗至此为第二层,写二人与两僧的第一次正面接触。从“荒鸡鸣喔喔”起,诗进入第三层。这一层的气氛较前一层更为紧张,故事情节也更为戏剧化。当二客“人疲马乏”的时候,“卒复遇强横”,强盗们目露凶光,磨刀霍霍,看来二客的悲剧不可避免了。然而正在此时,情节又出现了戏剧性的变化,“两僧忽复来,两贼逝焉亡”。接下来是二客在不知就里的情况下,继续赶路,“行行趋前程”。诗至此为第三层。按说诗至此已经写完,僧人见义勇为,二客逢凶化吉,读者心里也安稳了。不料诗人却荡开一笔,写出了诗歌的高潮:僧、客又同栖一店,且两僧中的“僧”(不是“尼”),主动致辞,畅叙平生,二客心头的悬念尽释,终于可以放心赶路了。这一段客僧对话,是本诗的第四层,也是本诗的关键所在。诗人借僧人之口,交待僧人平生的行止,写僧人被诬为盗,远走穷边,以及独闯番营、立功异域,无不可敬可叹,可悲可泣。其中杀人、盗马、闯营、辞赏,环环紧扣,其势有如千军方马,排山倒海而来,真如柳敬亭之说书,“每发一声,使人闻之,或如刀剑铁骑,飒然浮空,或如风号雨泣,鸟悲兽骇”(黄宗羲《柳敬亭传》),有着撼人心魄的艺术力量。
佘梅此诗,长达218句,计1090字,在清代乃至我国古代长篇叙事诗中,成就都是极高的。钱仲联《梦苕庵诗话》中乃推为“三百年中有数之杰作”,并谓“自来学古乐府《孔雀东南飞》及《木兰辞》者,多落窠臼。此独遗貌而取其神,且一韵到底,无一弱笔,尤为不易。谈新文学者,每谓旧体诗不宜叙事,谈此其亦可翻然悟矣”,可见其评价之高。不过,正是因为此诗以摹拟取胜,其中瑕疵处亦正在此,特别是诗中有些句子再三重复使用,不能不说是诗中的败笔,这也是读者应该注意的。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